南京10项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揭晓,探访新四军第一支队指挥部旧址

2021年04月18日 13:30:4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是国际古迹遗址日,2021年的主题是“复杂的过去,多彩的未来”,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首届南京市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评选推介活动,从近5年完成的工程项目中,最终评选出鼓楼修缮和环境整治工程、城墙前湖段缺口保护展示工程、中山陵碑亭修缮工程等10个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详细名单附后),记者对其中的新四军第一支队指挥部旧址进行探访。

  新四军第一支队指挥部旧址,位于今天的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横山社区上庄村。

  旧址建筑最初建于清朝末年,目前仅存7间,均为硬山木构建筑,硬山木构是中国建筑的一种,屋面(屋顶到屋檐)为双坡,两侧山墙(外横墙)与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积极与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合作,并同意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其中陕北红军改编为第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编第四军。

  1938年6月,新四军第一支队由皖南进入南京高淳地区,插入江南敌后。在高淳短暂停留后,司令员陈毅率主力东进茅山;副司令员傅秋涛率第一团渡过石臼湖,在江宁、当涂、溧水交界地区展开游击活动。

陈毅(左)与傅秋涛(右)

  6月12日,第一团进入横山地区,在上庄村设指挥部,当时共有兵力1100多人,但只有四五百支枪,剩余的主要就为马刀,武器装备十分落后。此外,除了日伪军在少数交通要道上设有据点外,还有国民党游击队、群众自卫组织、大刀会、帮会、土匪等各种势力在活动,斗争形势也非常复杂。

  尽管如此,他们主动出击,打了很多胜仗,尤其是多次突击京芜铁路采石至铜井段,破坏交通线活动,阻碍京沪日军运输和转移,有力配合了武汉会战。

  1982 年,新四军第一支队指挥部旧址被公布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5 年,被命名为南京党史教育基地。

  不过因长期得不到妥善维护、保修,近年来损坏越来越厉害。“这个房子之前属于一位刘姓居民,很早就没有人居住了,大家都在这里养鸡养鸭,很多地方已经坍塌。”南京市江宁区文化广电局副局长许长生说。


新四军第一支队指挥部旧址原貌

  经与刘姓居民协商,2016年这户人家迁出此建筑,2017年江宁区文化广电局筹资对其进行修缮。修缮设计尽可能保存其历史状态的信息,在其材料、结构构架形式、外观形态和保存其展示的功能以及建筑所包含的革命文化内涵等。施工中,严格按当地传统建筑形式、材料、工艺进行修缮,切实解决建筑存在的问题,保存遗构、历史信息,坚持治本,努力做到修缮结构安全充分有效,历史风貌最大限度得以恢复。比如这栋房子在建的时候,墙体外面是砖头、里面是土坯,我们就保留这一特色项目顾问、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遗产院院长助理陈建刚介绍。

  目前,旧址建筑已修葺一新,室内还设计了以新四军在江宁地区开展抗日活动为主题的展陈,目前已作为红色旅游景点对游客开放。“此次修缮一方面对红色遗产的载体建筑进行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合理的展示布置使得其本身的红色遗产点发挥其真正的价值许长生说。

  近年来,南京市坚持系统性保护,持续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先后制定颁布了《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南京城墙保护条例》《南京地下文物保护条例》《南京市文物建筑修缮工程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等文件。积极探索对南京历史文化地位以及新特征的理解和认识,在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十三五”期间完成古迹遗址保护项目200多项。完成了南京城墙小桃园段抢险维修工程、南京城墙武定门段维修、鼓楼修缮及环境整治、秦淮民居群——程先甲故居抢险加固、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维修文物保护等200多项文保工程。其中,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维修项目获国家文物保护最高奖“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

  我苏网讯  记者/五柳

       首届南京市优秀古迹遗址保护工程名单:

  1、南京鼓楼修缮和环境整治工程

  2、南京城墙前湖段缺口保护展示工程

  3、中山陵碑亭修缮工程

  4、江南水泥厂旧址修缮工程

  5、赤壁路5号民国建筑修缮工程

  6、新四军第一支队指挥部旧址修缮工程

  7、曾公祠修缮及环境整治工程

  8、颐和路35号墨西哥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修缮工程

  9、百子亭历史风貌区项目——傅抱石、徐悲鸿故居保护修缮工程

  10、天山协会旧址修缮与周边环境整治工程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