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 医学专家解读中小学生为何要“睡够睡好”

2021年04月09日 09:21:4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日前,教育部网站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中小学生的就寝时间、睡眠时长、学校作息时间等进行了明确。其中,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时20分,初中生不晚于22时,高中生不晚于23时。睡眠的重要性在哪?睡眠不足会引发哪些问题?来看看医学专家怎么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睡眠时长并未达标。高中生家长何先生表示,自己小孩算是写作业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早晨6点半出去,晚上十点钟到家,还不算他回来做作业,你说这睡眠时间还够?几乎都是这样的,正是他成长的黄金年代,最好的时间。”

  叶先生是小学五年级家长,他坦言,因为孩子补习班比较多一点,晚上做作业,还有课外辅导什么的,差不多要10点左右才能准备入睡。

  小学一年级家长欧阳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孩子一般9点准备上床,差不多要到9点半左右睡觉,但是有的时候也会到10点左右。“有的时候他要看一下书或者玩一下玩具,有的时候会有打卡的活动,所以就影响睡觉时间。”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我国青少年睡眠时间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十余年间青少年睡眠不足的现象日趋严重。2020年,有95.5%的小学生每天睡眠不足10小时,平均为8.7小时;有90.8%的初中生每天睡眠不足9小时,平均为7.6小时;有84.1%的高中生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平均为7.2小时。相比2009年,各个学段青少年的睡眠时长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小学和初中阶段上学日平均睡眠时长减少约40分钟,高中阶段减少约10~20分钟。

  在医学专家看来,睡眠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与儿童青少年的体格生长、神经心理发育、情绪行为发展、代谢功能都有密切关联。长期来看更可能损害儿童脑功能,导致青少年抑郁、焦虑、注意力缺陷、行为冲动等情绪行为问题,显著增加肥胖等代谢性疾病风险,损害身心健康与学业发展。

  南京脑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医师靳凌表示,充足的睡眠对孩子包括生活、学习都是有好处的。在他看来,盲目地去侵占睡眠时间,用来学习刷题,其实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早前,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显示,影响孩子睡眠的三大因素分别是课业压力、玩手机或电脑、父母未能做好表率。睡眠状况较差的青少年儿童中,有41.9%的人睡前会接触电视、手机、电脑等,有67%左右的父母都会经常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或电脑。

  靳凌认为,如果在入睡前,养成了频繁的刷手机、刷视频、看电影,特别是看一些紧张刺激的电影,那么会使入睡时间延长,“尤其是养成窝在床上去玩游戏,时间长了以后,会建立了一个不良的条件反射,自然你的入睡的时间就越来越晚。长时间的这种后移,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调回来,要重新调回来也要经过一个重新培养,训练方式决定前移的这么一个过程。”

  靳凌提醒,从个体层面看每个孩子睡眠需求还是有略微差异。小学生每日睡眠时间需求范围在9—12小时,中学生在8—10小时。老师和家长可与孩子加强沟通,一起制订适合学生个体的作息时间计划安排。要想孩子睡得好,家长不妨注意这几点,睡前不要做激烈的运动,导致孩子大脑过度兴奋,从而不能早睡。其次,营造出浓厚的睡眠氛围,可以把灯光调暗,关闭电视机,大人们也不要聊天了,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平和的睡前环境。同时,父母也要以身作则,雷打不动的作息规律一定要遵守,不仅是对孩子的要求,更是对父母自己的要求。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沈一秀 编辑/蒋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