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茶也有博物馆?国内第一家,在泰州开馆了

2020年10月19日 18:39:3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由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题写馆名的“泰州早茶博物馆”10月19日在泰州老街开馆,该馆由泰州文旅集团牵头,与文旅古月楼餐饮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建设。

  它是国内第一家系统展示泰州地区早茶文化的专业博物馆,泰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霞宣布泰州早茶博物馆开馆,并与嘉宾一起按下开馆启动球。

  泰州早茶博物馆面积为1300平方米,分为早茶起源、早茶老字号、早茶典故、早茶饮食等展区,展示了从汉代至今,与早茶文化相关的不同年代的瓷器、实物、资料、书籍、字画、雕塑、民俗等文物300多件,将文物资料与科普体验结合,梳理泰州早茶发展脉络,展现泰州早茶文化辉煌,推进泰州早茶产业发展。

  过去泰州人早上吃早茶被称作“皮包水”,晚上泡澡堂洗澡俗称“水包皮”,这两种生活方式在泰州流传了一代又一代,博物馆内以两组面塑再现了这一场景。

  上世纪中叶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泰州,对这座城市的评价是“这城不大,但各种尘世间幸福极多”,寥寥十余字,道出了泰州的休闲气质。

  早茶博物馆内,有朱自清、梅兰芳、唐鲁孙、赵朴初等名人对早茶的评价,有不同年代茶馆里制作早茶面点的模具、响子、擀面杖、机面机、风箱等各种工具,吃早茶用的茶壶、盖碗、碟子等各种精美的餐具。

  “风味惊高座,清香快朵颐”这副对联是50多年前南京一位书法家对泰州干丝的评介。陈列的泰州百年老店富春民国时期的锡烫子格外引人注目,它是两层,下面放热水,上面盘子里盛干丝,这样冬天吃干丝不会冷,从中可见泰州人对于吃干丝非常讲究。

  泰州作为里下河的门户,早茶由粮而兴,明清至民国期间,泰州稻河两岸集中了很多的粮行,最多时近三千家。粮食产业的兴盛,带动了早茶餐饮业的发展。

  “米粮涨落通城事,一碗清茶广胜居”。馆内一组大型铜雕还原了民国时商人们在早茶店里边喝茶边洽谈粮食业务,卖家及时从客商那里了解到外埠粮食行情的场景。

  泰州早茶也从最初只售卖清茶,到后来提供干丝、包子、烧卖、面条、馄饨等茶点,形成了门类丰富的早茶文化。

  现在泰州全市的早茶点有15000多家,早茶品种达150多种,每天吃早茶消耗的面粉达20万斤,干丝10万斤。每天泰州各个早茶店里,市民们喝着浓润清香的好茶,品味着干丝、鱼汤面和各种包子,喋喋不休的细语交谈,构成一幅水城慢生活的画卷。

  早茶博物馆内还开设了互动体验区,让市民游客自己动手包饺子和包子,体验生活的乐趣。

  开馆仪式上,泰州早茶博物馆、南京秦淮小吃博物馆、淮安淮扬菜博物馆、靖江尚香汤包文博馆四大美食博物馆的代表共同牵手,表示将强强联合,精诚合作。

  当天下午,还举行了第二届中国(泰州)早茶论坛,来自省餐饮协会的专家和高校教授就“早茶发展新方向”“早茶与养生”“早茶产业品牌连锁经营”等进行了研讨交流。

 (来源:江苏广电泰州中心站/邹文杰 沈骁 薛苏阳 通讯员/沈杰 编辑/张泉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