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上午,在宿迁的一间工作室内,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漆器工艺品,陶瓷制的花瓶颜色鲜艳,手串、手镯的色彩更是别具一格,工作室主人徐建霞说,这些都是由生漆制成的。徐建霞在宿迁高师教授国画课二十年了,在大学期间,她除了学习国画外还接触了漆画专业。古人说走上百里割上千刀才能收集一斤生漆,生漆的价格较为昂贵,徐建霞一直望而却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萌生了做漆器工艺品的念头。
徐建霞:
“过年前我说做一些手镯送给亲戚朋友,就想的很简单,我就从网上买了一些大漆回来,我想天这么冷家里开着空调吹着,肯定第二天就干了,第三天、四天、五天一直不干。”
涂刷的镯子一直不干,徐建霞就请教专业漆匠,原来大漆干燥具有严格的要求,越潮湿的地方反而干燥越快,这让她对漆器产生了兴趣,徐建霞联系台湾的一个漆器大师,去广州拜师学艺。
徐建霞:
“从早上七点钟到教室,晚上大概十一点钟左右回房间睡觉,回去的时候我还没睡,我把老师录的话全部把它记上笔记,差不多要一两点的样子,因为我觉得这个机会太难得了。”
学习漆器工艺,徐建霞花掉了自己几年的积蓄。徐建霞说,大漆“咬人”是行内的一种叫法,刚接触漆器她满脸肿胀,可她还是坚持下来,跟着台湾的漆器大师学习结束后,回到学校开了一间工作室,只要没课的时候,她就在工作室研究漆器工艺。
徐建霞:
“在木胎上直接修漆也可以,在金属上修漆也可以,大漆上面还有金缮的工艺我也在做,漆画也在画,多种尝试,复制古人不叫发展也就是要创新。”
徐建霞说,做一个漆花瓶,就分为塑形和髹饰两个门类,塑形是从制胎到漆器雏形初步形成的过程,包括胎骨封固、裱布、阴干、修整、打磨、上灰,这些步骤大都需要循环做;髹饰则是对漆器进行涂漆和装饰,包括下涂、中涂、上涂、阴干、打磨、揩清、推光,每一步都马虎不得,做出一件出色的工艺品,起码要三个月以上。
徐建霞:
“一共做了有多少件艺术品?小的像珠子手镯有好几百件,大的像这一组屏风,漆画坛坛罐罐加起来也有两百件,这个真的是需要大量大量的时间。”
这几年,徐建霞参加了全国性的一些漆艺比赛,屡屡获奖。在去年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举办的全国漆艺邀请赛上,还获得优秀奖,她最希望的就是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