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冬到盛夏,坚守战“疫”139天,江苏“大医”邱海波今天回家|我苏特稿

2020年06月05日 10:58:4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特稿(记者/李森颖 朱晓莹 张祖名 通讯员/程守勤 冯家清)

国家一声令下,

急赴抗“疫”最前线,

勇挑国家重担,

担起中华脊梁!

转“战”鄂黑吉,

深入战疫“红区”,

鏖战139天,

严冬出征酷暑归!

  6月5日下午,完成国家使命的抗疫“名将”、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国家卫健委专家组专家、著名重症医学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邱海波教授,从吉林省吉林市返回江苏南京。自1月19日临危受命急赴湖北武汉至今,这位江苏“国字头”专家已经在抗“疫”一线奋战139天,也是全国坚守前线最久的专家之一。

  作为“国字头”专家,邱海波曾多次在急难险重的时刻,临危受命,到最需要他的地方,履行铁血使命。抗“疫”4个多月,邱海波转“战”多地,在前线留下了很多动人的珍贵瞬间。现在,跟随我苏网一起回顾这位江苏“大医”的战“疫”故事:

临危受命,信心不减

他说:“重症患者在哪里,我就应该在哪里”

  作为国内第一位重症医学博士,邱海波率先参与创建并发展了国内的“重症医学”学科。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邱海波及其团队成为抗“疫”的中坚力量。潘纯、谢剑锋、黄英姿、杨毅等抗“疫”一线领军人物都来自邱海波团队,他们每一位都始终毫无保留地坚守在“重症一线”。点此处查看邱海波及其团队事迹

邱海波教授

  1月19日,邱海波临危受命,作为国家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急赴武汉负责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初到武汉时,疫情正处于上升期,救治任务急难险重,邱海波及专家组成员提出了几条建议:专家下沉、全国重症驰援、增设重症收治医院、创设方舱医院,这也成为此后改变战“疫”局面的关键举措。

  作为专家组成员,邱海波把“专家下沉”诠释到了极致,他每天都奔波在武汉各家医院巡查,指导救治工作。他不仅几乎每天都去病房查房、观察,而且常泡在“红区”里,遇到给患者“插管”的危险操作,他向来毫不犹豫冲在前面。在接受前方记者采访时,邱海波坦言,“作为专家组成员,你必须冲锋在前,如果你害怕了,别人就更害怕”。

邱海波抗“疫”一线

  在“重症一线”,每分每秒都关系到患者的生命,重症医生拼的是勇敢,抢的是速度,他们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邱海波想方设法提高效率,刚到武汉时,巡查医院用的交通工具是政府的预约车,但是流程相对复杂,为了节省时间,邱海波特意申请了一辆车,自己开车巡查各家医院,以救治更多患者。而在医院巡查时,为了节约时间,他也尽可能减少更换防护服。一次,在医院查房近四小时,陪同医生本以为他从重症病房出来会褪去防护服休息一下,没想到他却从污物通道直接到另一层巡查。他说:“时间紧,来不及休息,从这里走还能省一套防护服。”

  在前线,曾经广为流传着这样一张照片,两位重症专家邱海波和杜斌手里各捏着面包片,在医院的走廊上匆匆走过,赶往下一家医院巡查。拍摄照片的是江苏援鄂医疗队队员、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晁亚丽,她说:“当时是中午1点半,两位老师要赶往另外一家医院巡查。他们没有吃午饭,从桌上随手拿了两块面包片。我拍了下来,既心疼他们,也是激励自己。两位老师言传身教,他们都那么辛苦,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退缩呢?”

  白天深入重症病区,晚上研究治疗方案, 邱海波和同仁们不断总结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经验。在最初的一个月里,他们将重症、危重症患者的诊疗方案更新了3版。邱海波及团队的努力没有白费,武汉的病亡率稳步下降,疫情攻坚战初见曙光。

  除此之外,邱海波及其团队还发现俯卧位通气技术能够有效遏制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呼吸衰竭的进展,有效改善患者氧合,为治疗原发病赢得时间。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重症医学顶级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上。在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的诊治中,俯卧位通气作为挽救治疗方法,首次被写入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指导临床工作。

  邱海波曾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ICU医生是为重症患者而生的,重症患者在哪里,我就应该在哪里”;“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抗疫‘战争’”。

白衣为甲,攻坚“重症堡垒”

他说:“重症患者的生命是在病床边盯出来的”

  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全国各医疗队陆续撤离湖北。4月15日,根据国家卫健委的统一安排,邱海波与其他19位“国字号”专家一同作为最后的“压舱石”,留守武汉继续攻坚最后的“重症堡垒”。

  邱海波与同仁们一同驻守重症定点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救治在院的重症患者。专家组对三类重症患者进行了分类治疗,同时加强多学科诊疗。这三类患者分别是:目前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新冠肺炎患者、因新冠病毒对肺功能造成极大损伤的患者以及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邱海波正在检测患者各项指标

  由于新冠病毒具有非常诡异、隐匿的特点,因此对重症救治是一次极大的挑战。邱海波总是说:“重症患者的生命是在病床边上盯出来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更是如此,因为很多患者从轻症转重症几乎没有征兆,所以需要我们更加紧迫盯人、日夜奋战。”据邱海波的同事介绍,在工作中,邱海波常说:“临床医生,就是要身临病床”;“没有突然发生的病情变化,只有突然被你发现的病情变化”;“ICU不相信眼泪”。从事“重症一线”工作第一天起,邱海波始终恪守着临床的坚持,据邱海波的学生回忆,最长的一次,他整夜不睡,守护患者30多个小时,密切观测指征变化,调整救治策略,帮助患者转危为安。

大医精诚,报国为民

回家第一天,他说:“其实,该去上班了!”

  在邱海波等专家的努力下,4月24日,随着武汉最后一例重症患者新冠肺炎治愈,武汉重症病例实现了“清零”;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而邱海波又接到了新任务,他转“战”黑龙江哈尔滨,北上支援当地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5月12日,他再次转“战”吉林,支援当地疫情防控及患者救治工作。

6月5日,在南京禄口机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同事们拿着精心制作的标语,迎接邱海波回家

  黑龙江和吉林的病例多数是输入相关,与湖北本土病例不太一样。邱海波等专家发现在潜伏期上,多数武汉病例的潜伏期只有一周,最长到两周,而黑龙江和吉林的输入关联性的病例病程潜伏期比较长;在临床上,武汉病人是多器官受累,有心肌、肾脏、肠道的损害,而黑龙江和吉林输入关联性病例往往以肺的损害为主;在康复上,武汉很多病例,一般发病有症状后,一周或两周核酸就转阴了,但黑龙江和吉林的输入关联性病例核酸的转阴速度比较慢。

  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邱海波介绍了针对黑龙江和吉林患者救治及疫情防控方面的举措。他表示在黑龙江和吉林,专家组非常强调关口前移,通过早期干预,一旦患者被确诊,迅速给予抗病毒治疗,辅助中药治疗,防止轻症普通型病人转成重症;在疫情防控方面,改变以往防控策略,对密切接触者全部实施集中隔离,而不是居家隔离,阻断无症状感染者或处于潜伏期患者的传染路径,尽早控制疫情。

  在专家组的努力下,黑龙江和吉林两地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今天下午,圆满完成国家卫健委委派的工作,邱海波终于回家了!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邱海波的爱人和同仁们拿着精心制作的标牌,守候“英雄”回家。

抵达机场,邱海波爱人为他献上鲜花

  在接受我苏网记者采访时,邱海波被问到回家后最想做什么,他第一时间脱口而出:“其实,该上班了,因为在外待的时间有点长了!”

  8000万家乡父老翘首以盼4个多月,终于在夏花烂漫之时,迎回了在战“疫”一线坚守最久的江苏专家,千言万语道不尽对“英雄”的谢意,请让我们说一声:终于等到你,欢迎英雄回家!我们不会忘记你曾用生命之光破除坚冰,温暖亿万国人!

报国为民,是你的志向。

医者仁心,是你的追求。

大医精诚,白衣为甲,战胜死神救大众;

逆行出征,匡时济世,越是危急越担当。

你是冲锋的勇士,

你是希望的使者,

你是时代的英雄!

——献给江苏“时代楷模”邱海波的颁奖词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