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课|刘备是“史上最牛HR总监”?No No No,赵祯才是!

2020年04月20日 15:37:4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说起宋仁宗赵祯,关于他最大的八卦大概是“狸猫换太子”的传闻,但在这个故事中,一直以来,男一号却是包拯,他是妥妥的背景板,随着影视剧《清平乐》的播出,仁宗终于从多年的配角熬成男主,为观众开启一个“群星璀璨”、“绝无仅有”的时代。

  被网友们津津乐道的“背诵+默写全文天团”:苏轼、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等文学巨擘,吕夷简、晏殊、范仲淹、狄青、文彦博、富弼、包拯等名相名臣,周敦颐、程颢、张载等思想家,沈括、苏颂、毕昇等科学家均出自这个时代。

  招揽“卧龙、“凤雏”的刘备往往被现代人誉为“史上最牛HR总监”,但是与仁宗比起来,只能算“小巫见大巫”。

  苏轼曾评价说:“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搜揽天下豪杰,不可胜数。既自以为股肱心膂(辅佐帝王的重臣),敬用其言,以致太平,而其任重道远者,又留以为三世子孙(英宗、神宗、哲宗)百年之用,至于今赖之。”

天下才俊皆入门下

  为了纠正唐中期以来藩镇割据和武将专权带来的危害,宋太祖实施“右文抑武”的国策,经历太祖、太宗和真宗三朝的积累,到了仁宗时代,已是硕果累累。

  唐代科举规模很小,每科也只取几人、十几人,最多不过二三十人,即使这样,还可以公开走后门,被举荐。当时有个专有名词叫“干谒”,指考前托关系找权贵,请求主考老师录取。

  宋代格外重视科举,采取措施防止徇私舞弊,经过摸索,形成了一整套科举制度。“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无论是寒门士子,还是农桑人家,均有机会出入庙堂。

  嘉佑二年(1057年)的科举考试是整个科举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一次,被誉“千年科举第一榜”。

       这一科礼部省试的主考官是欧阳修。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三人赴京赶考。主考官欧阳修非常欣赏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但因误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判苏轼为第二名。后来的殿试,苏轼、苏辙兄弟两人皆进士及第。这一年曾巩与其弟曾布一起,也都考中了进士。唐宋八大家,这一科就占了五位。

  还有两个位思想家,一位叫程颢,他开创的理学思想与朱熹的学说并称“程朱理学”;另一位叫张载,他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彰显了宋代士大夫的使命与责任。

  这一科的吕惠卿、章惇、王韶、林希等9人后来成为宰相,共 24人在《宋史》里有传。

唾沫星里的政治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曾在太庙里立下誓碑,令后继子孙当皇帝的,不得滥杀士大夫和言事之官。在这样开明和宽松的环境里,士大夫们更看重他们心中的正义,不唯上,不逃避,虽然偏激,但依然可敬。

  包拯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脸特别黑,又高又壮,被认为是魁星下凡,但历史上真正的他白皙清秀,个子也不高,天圣五年(1027年)中进士,那一年的科举也很有名,状元王晓臣、榜眼韩琦、探花赵概,以及吴育、文彦博等,都曾拜相,被称为“宰执榜”,不管是考试还是官职,他在这一科考生中皆不突出。不过,他确实如故事中所描述的——耿直、公正,不畏强权,敢跟皇帝叫板。

  张贵妃是仁宗的宠妃,她的亲属自然会受到眷顾,其伯父张尧佐,仕途通达,先后加官为龙图阁直学士、端明殿学士、三司使,这引起了包拯在内的谏官们的不满,认为张尧佐平庸无能,而且历朝历代外戚专权的例子屡见不鲜,不能胜任三司使这样的要职。

  为了避免朝廷鸡犬不宁,仁宗免去了张尧佐三司使的职务,改为宣徽南院使、淮康节度使、景灵宫使、群牧制置使等闲差虚职。

  谏官们仍然不满,要跟仁宗展开庭辩,仁宗不愿妥协,起身要走,包拯干脆上前拽住仁宗的衣襟,大声地给皇帝上政治课,说到激动处,唾沫横飞,喷了仁宗一脸。

  仁宗狼狈地回到后宫后,对张贵妃说了一句:“汝只知要宣徽南院使,汝岂知包拯为御史乎?”

  最终,张尧佐的“四使”减掉两个,只宣布任命为淮康节度使和群牧制置使。

千古第一仁君

  虽然大臣们一再苛求仁宗,但他一再隐忍和包容,《宋史》评价其“恭俭仁恕,出于天性”。仁宗死后,讣告送到辽国,“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连“虏主”也握住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一个皇帝死了,让本国百姓哭得涕泗横流还能理解,引得邻国百姓和皇帝痛哭,实属凤毛麟角。

  仁宗虽然没有太祖的雄才大略,也不像徽宗那样多才多艺,他的过人之处,仅是对臣僚、对百姓比较宽容,即“仁”。

  嘉佑年间,苏辙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里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仁宗却说:“朕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与功名。”血气方刚的苏辙仅仅依据道听途说,便在科举考试中“恶毒攻击”,倘若赶上“康乾盛世”,灭九族是必然的。

  因为宋朝党争很激烈,官员被贬的事情时有发生,仁宗仍然善待这些官员,把他们外放到富庶之地,如青州、扬州、邓州、颍州等。仁宗亲政之前、去世之后,这些官员就没有这样幸运了,比如寇准被贬雷州,苏轼被贬儋州,都是蛮荒不毛之地。

  仁宗时代,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商业发达、科技飞跃,虽不及汉代“明犯强汉者,虽然必诛”的凌云气概,也没有大唐万国来朝的恢弘气度,却有着前朝远远不及的绝世繁华。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国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冬梅认为:“如果皇帝制度不改,儒家政治不变,能够做到最好的成绩,也就是宋仁宗时代。”
       (我苏文化专稿 文/五柳 参考: 《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宋仁宗赵祯》、纪录片《中国通史》、百度百科)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