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人物】“必须要有一面国旗,证明这座岛是我们中国的”

2019年10月16日 10:46:1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0月9号,连云港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第一批10名守岛民兵圆满完成任务,第二批18名守岛民兵开始上岗执勤,继续传承王继才守岛遗志。

  开山岛是我国黄海前哨,1986年部队撤编后交给地方管辖,成立了民兵哨所。长期没水、没电、缺衣少食,灌云县人武部曾先后派了10多名民兵值守,最长的只待了13天,最后只有王继才坚持了下来。这一坚守,就是整整32年。

  一盏煤油灯 相伴32载守岛岁月

  开山岛距离连云港灌云县燕尾港12海里,面积只有两个足球场大小,被当地人称之为“水牢”。1986年,时任灌云县人武部政委找到26岁的基干民兵王继才,问他是否愿意上岛守哨。王继才一口答应了下来。

  刚上岛的每一天对王继才来说都是煎熬——满山都是蛇、虫子、老鼠,空荡荡的几排旧营房,什么设施都没有。没有淡水只能喝雨水,没有电只能点煤油灯……连着三晚,王继才都失眠了。“我好不容易熬过了一夜,巴不得第二天一有船我就下去。”他此前接受采访时谈到。

  48天后,王继才等来了一条渔船,远远望去,船头上站着的竟然是妻子王仕花。“他黑黑的,瘦瘦的,头发、胡子很长,我看到他的样子有点心疼。”当天的场景仍印记在王仕花心中,她向王继才提议“不守了,回家去”。然而,想想老政委的话,王继才思考了一夜,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留下!守岛!

  “老婆的船开走了,我回到屋里就哭了。但你不守,我不守,谁来守?”令王继才意外的是,不久后,老婆带着包裹又上岛了。这一次,王仕花辞去了小学教师的工作,将两岁大的女儿托付给了婆婆,她决定陪着丈夫一起留在开山岛值守。从此,开山岛成了王继才夫妇的家!

  岛上海风呼啸,是一盏煤油灯把开山岛黑黢黢的夜撑开一丈光明,陪伴王继才夫妇度过一个又一个荒凉的夜晚;是心头那盏信念的灯照亮了前进的路,一夜夜坚持下来,初心的力量铸就了震撼国人的32年。

  一面国旗  证明这座岛是我们中国的

  “既然有岛,有个哨所在这里,就必须要有一面国旗,证明这座岛是我们中国的。”守岛32年间,王继才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升国旗。

  没有庄严的国歌伴奏,甚至没有一根像样的旗杆,只有满山的野草和呼啸的海风。2012年之前,升旗的旗杆是用一根坚韧的长竹改造的,升旗台是夫妇两人一捧捧水泥、一块块砖砌成的。每天早上5点,王继才夫妇就起床了,6点半准时升国旗。

  守岛22年之际——2009年10月,江苏城市频道记者关于开山岛的报道,让王继才夫妇进入了公众的视野。2011年,王继才夫妇受邀参加国庆晚会,那是他们第一次去北京。有机会看升旗仪式,夫妻俩激动得3点半就赶到了天安门广场。

  2012年元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了解王继才的事迹后,专门从北京送来一座钢制移动升旗台和一面曾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不管是什么样的旗杆,我们守卫的都是中国国土。”王仕花说,这是老王的原话。

  开山岛湿度大,太阳照射强烈,国旗很容易褪色、破损。32年来,他们自己买了200多面国旗。1999年夏天,台风肆虐,因为担心国旗被吹跑,王继才顶着风去收国旗。往回走的时候,他不小心一脚踩空,摔下30多级台阶,好在被王仕花及时拉住,却还是摔断了肋骨。

  王继才曾说,守岛这么多年,开山岛就是他的家。如果哪天真出事了,就把他埋在岛上,让他一辈子陪着国旗!

  一份遗志  是奋斗者精神在传承

  海防日志记录着开山岛上发生的事,是王继才每天都要写的,即使大女儿结婚那一天也没有缺失。

  对于父亲缺席自己的婚礼,女儿也曾怨过。后来,她渐渐明白,在王继才心中,开山岛虽小,却关系国家尊严。在守岛和个人生活之间、国家和小家之间,王继才选择了把自己的一生投入到守家卫国的大义之中。

  2018年7月27日,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时代楷模”王继才在岛上执勤时突发疾病去世,离开了自己守护32年的开山岛,离开了毕生为之奉献的海防事业。

  守岛英雄走了,谁来继续守卫这座海岛?连云港警备区决定调整开山岛民兵哨所执勤安排的消息传出不到半个月,就收到各界群众512份守岛申请。2018年9月25日,首批10名志愿者宣誓加入开山岛民兵哨所,传承王继才遗志执行值守任务。

  “王继才同志不在了,但我们依然每天坚持做好升旗仪式,我们想要比他做得更好,保家卫国,将他的精神传承。”今年10月9日,第二批18名守岛民兵上岗执守仪式隆重举行,开山岛的五星红旗伴随着朝阳如期升起。

  (来源/江苏城市频道《江苏最美人物》栏目组 编辑/木圭)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