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 南通日报 A1版
他开中医历史先河,创建和发展中医方剂学科;他研制防治太空病中药“太空养心丸”,将传统中医与现代航天科学完美结合;他义捐王氏保赤丸秘方,造福千家万户。三大壮举感动世人,在宏伟壮丽的中医名人画卷中,留下浓重一笔。
今年是王绵之逝世10周年。
7月6日,国医大师王绵之学术思想传承与创新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当天,南通精华制药向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资100万元,用于该校王绵之学术思想研究和优秀学生奖励,助力我国中医方剂学和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
王绵之(左)与航天员聂海胜。
作为王氏中医世家第19代传人,王绵之15岁师从其父王蕴宽,开始了解中医。1955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后调至北京,1990年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4年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所授予首届“国医大师”称号……
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解放初,王氏中医一家有一剂良药——王氏保赤丸深受百姓欢迎。此药对于婴幼儿肠胃疾病以及抑菌、消炎、解热、镇静、化痰和排毒等方面有特效。1957年,王绵之响应政府号召,将王氏保赤丸祖传秘方献给国家,并指定南通制药厂(现精华制药)独家生产。据统计,目前王氏保赤丸成人用量已经超过总销量的50%。
在学术上,王绵之是现代中医方剂学的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在现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期间,筹建方剂教研组,创编、审定《中医方剂学讲义》等多部中医教材。
在随后的科研过程中,王绵之几十年如一日,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学风,忘我的精神,投入到方剂学科的创建及我国首批方剂学科硕士点、博士点的建设当中,制定教学大纲,首订现代中医院校第一部方剂学教材,
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方剂学分卷》《方剂学》《中医药概论》《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方剂学分卷》《全国高等院校中医方剂教学参考丛书》《古方钩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85年版)》《王绵之方剂学讲稿》等学术著作,均成权威范式,对于中医方剂学科的构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方剂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奠定了基础。
基于王绵之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中的突出成就,2005年起,王绵之应邀参加了航天员的保健工作,让最古老的中医药学和最现代的航天科技“喜结良缘”。
在当时的载人航天领域,空间运动病、减压病、体力耐力下降是三大防护难题。资料表明,航天飞行前三天航天员空间运动病的发生几率高达50%。
在西北戈壁的航天基地内,王绵之老人不畏路途遥远,多次现场参与航天员的医监医保。他组方的防治太空病的中药太空养心丸,被“神七”航天员带入太空,供航天员在飞行期间服用,保证航天员在空间运动病的高发期能顺利出舱。至此,太空养心丸成为中国航天员服用的独家秘方。
2008年12月6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特意给王绵之发来贺信:“您将中医药应用于载人航天,为我国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航天员医监医保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传统医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来源:南通发布 编辑/赵恩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