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有一位中科院院士,天天围着石头转

2019年08月28日 15:39:37 | 来源:常熟大事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他是一名地质科学家,三十余年里埋头钻研地球深部的乾坤,勇攀科学高峰,也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披荆斩棘,屡获殊荣,积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他,就是常熟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徐义刚。

p2

  每一颗石头都有自己的故事

  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的办公室里收集了许多其貌不扬的石头,有的来自遥远的南非、南极等世界各个角落,有的则来自四川、内蒙、新疆等祖国各地。形态各异的石头是徐义刚俯身研究了三十多年的宝贝。

p3

  在他看来,这些不会说话的石头藏着许多密语,读懂它们,可以深入了解历史,造福人类。

p4

  “ 地球是有圈层结构的,分三层,地壳再往下就地幔,再往下就地核。如果用一个煮熟的鸡蛋来比喻的话,地壳就是蛋壳,很薄薄一层,那么蛋清就是地幔,最里头的蛋黄就是地核。我是做地幔部分的研究,地幔主要是在大概三四十公里以下到两千九百公里,非常深的,早年我做研究生的时候,是做火山带上来的一些橄榄岩样品。”

  收获科研成果,当选中科院院士

  1966年,徐义刚出生于常熟碧溪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高中毕业后 ,就读于浙江大学的地质系,之后又成为了贵阳地化所的一名研究生。

p7

  1994年,他在法国巴黎第7大学地质系获得博士学位,后来到英国伦敦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平台上,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与国际相比还有相当差距,但徐义刚在完成博士后工作后就选择回国开展专业研究。

p8

  火山是他窥探地球深部的一个窗口,他每年都要花一带两个月的时间进行野外考察,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然后背上沉甸甸的石头带回实验室分析研究。

p9

  一心扑在科研上的徐义刚,逐渐崭露头角,在地幔岩石学、岩石圈演化和峨眉山地幔柱等领域更是做出较大贡献,他也因此先后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孙贤鉥”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并于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p10

  如今,“深空”“深海”“深地”“深蓝”已是国家战略,是人类对世界未知领域的探索方向,也是世界大国竞争的制高点。徐义刚乐此不疲耕耘的领域属于“深地”科学,通过探测地球内部,助力深部矿产勘探等。

  “ 目前开采的矿大概在地下两三百米,油气开采在4千米左右,今后要向深部要资源,这涉及很多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地下空间也是深地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比如说像珠三角这个地区,有很多城市,形成了在世界上少见的超大城市群,向深部要空间是发展过程经常涉及的,同样需要科学上和工程上的支撑。”

  敬业、勤业、精业、乐业

  徐义刚始终专注于科学前沿,2010年,担任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后,研究所在他的引领下走上了发展快车道,不仅致力于解决国家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环境资源问题,还对相对“濒危”的矿物学研究给予大力支持,建起了全国唯一一个以矿物学命名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p15

  在研究所的墙上有这样八个大字——“敬业、勤业、精业、乐业”,这不仅是徐义刚自己的座右铭,也是广州地化所的文化内涵,感染和塑造了一批青年才俊。  

  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王强说:“ 我认为徐义刚老师是一位有浓浓的家国情怀的杰出科学家,也是有身先士卒、勇于担当的卓越领导者,同时也是一位谦虚正直而且乐于助人的良师益友。”

p19

  徐义刚觉得,做科研是要静下心来的,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这就需要年轻人能真正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能够全身心地、一心一意地做科研。当然还需要有目标,有拼搏精神和奉献精神。

  (来源:张家港城事 编辑/郭文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