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扬州张富清”!这位“特等功臣”低调生活63年

2019年08月02日 08:53:22 | 来源:扬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战争中,他经历过枪林弹雨,将负伤的团长背出战地;工作中,他甘于助人,深夜蹬三轮送治急症患者;生活中,他用军人精神教育子女,形成优良的家风家训……他就是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居民黄子贵。

  “八一”建军节当日,记者走进黄子贵家中,倾听这位“特等功臣”不为人知的光荣历史和感人故事。

  ◆光荣历史

  头桥镇有一位“特等功臣”

  退伍后低调生活63年

  “我家老父亲虽然生活不能自理了,但他经常将这些荣誉证书拿出来,独自一人边看边掉眼泪……”今天,家住头桥镇通达路137号的黄万松,一边帮父亲整理已经泛黄的荣誉证书,一边讲述父亲年轻时的光辉岁月。

  黄万松的父亲名叫黄子贵,今年93岁,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14军122团卫生连战士,历任担架员、副班长职务。

  “1948年底,父亲被国民党抓壮丁进入部队,后经起义,光荣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黄万松介绍,父亲黄子贵在1949年至1953年期间,先后参加了滇西剿匪战役(小洞战役、盏西战役和腾冲战役),在三次战役中荣立甲等功2次、二等功1次,并在1950年6月被14军授予“特等功臣”光荣称号。1953年9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父亲的从军故事时常在黄万松耳边回荡,最令黄万松感到自豪的是,父亲在小洞战役中冲锋陷阵,经历过枪林弹雨,还曾将一名负伤的团长背出战场,为整个战役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黄子贵为人低调,1955年,复员回乡,分配到原江都食品公司任职,1973年调至头桥供销社工作直至退休。退伍后低调生活63年,直到去年,镇政府集中采集退伍军人信息时,才发现黄子贵的光荣历史和英雄往事。

  头桥镇民政科工作人员刘经纬表示,从全镇退伍军人信息来看,仅黄子贵一人为党员,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荣获“特等功臣”也只有黄子贵一人。

  ◆感人经历

  深夜蹬三轮送治急症患者

  家属为表谢意寻找40载

  脱下军装换工装,不变的是那一份保家卫国的初心。

  黄子贵目前身体状况较差,患有小脑大面积萎缩数年,长期卧床、走路不便,难以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过,令记者为之感动的是,面对镇政府工作人员和记者的到访,老人情不自禁地抬起右手,向大家敬起了一个军礼。

  在黄万松眼中,退伍之后,父亲心中的军人正义感从未消失过。

  “父亲工作期间很勤奋,还特别喜欢助人为乐。”黄万松回忆道,1968年,父亲在江都食品公司同事的儿子徐伟(化名)突发阑尾炎,送至江都医院急症治疗,受当时医疗技术和医疗水平限制,无法动手术,需要转院。

  因道路交通不便、交通工具较少,黄子贵救人心切,第一时间用食品公司的脚蹬三轮车将徐伟送往苏北人民医院。从江都出发时是晚上10点,抵达苏北人民医院已是凌晨1点,一路上黄子贵几乎没有休息,口渴了就喝路边泥潭里的水,喝完继续前行。

  徐伟被送到苏北人民医院后,口鼻大量出血,主治医师讲,病人肠道大面积溃烂,再晚一点危及生命。

  1973年江都食品公司干部下放,黄子贵也被调至红桥乡供销社工作,直至退休。

  徐伟的家人为了表达感谢之情,开始了长达40年寻找好人黄子贵的历程,终于在2010年通过邗江公安局帮助寻找到黄子贵现居住地址。

  刘经纬激动地说,40年来,黄子贵从未与人谈论过救人英雄事迹,在“八一”慰问期间,才发现了黄子贵宝贵经历和动人往事。

  ◆优良家风

  从小教育子女实在做人、勤恳做事

  当军人回归生活,那种正义凛然的精神会感染下一代,形成优良的家风家训。

  在黄子贵的家中,门头上挂着一个“光荣家庭”的牌子,黄万松时常会用抹布擦拭这个牌子,因为全家人都知道,这份光荣不仅承载了父亲的光荣历史,还提醒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育我们,要有一颗爱国的心,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的。”黄万松说,父亲常在他们面前讲一句话,“要实实在在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尽孝是优良家风的重要因子,黄万松和妻子挑起了照料父亲的担子。

  “我为父亲请了一个护工,日常帮助我们照顾父亲,只要父亲在我们身边,我们这个家就是完整的。”黄万松一边为父亲洗脸、洗手,一边说,“我也得感谢妻子,妻子陪着我一起尽孝,父亲的晚年生活才会幸福。”

  (来源:扬州发布)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