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刚签了购房合同或是刚拿到新房钥匙,各种装修的、卖家具的,每天N次电话轮番轰炸。你是不是很纳闷,他们的消息怎么这么灵通?是谁泄露了你的购房信息?
近期,我区公安局网安大队成功破获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揭开了这层神秘面纱。


群众反映陌生来电
今年5月份,区公安局接到不少群众反映,称频繁接到一些自称装修公司的陌生来电,询问是否需要办理相关业务,并且来电的人对他们的个人信息了如指掌。

【区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案件查处中队中队长 韩鸣】接到报警之后,我们网安大队立刻展开侦查,发现姜堰城区有装饰公司在购买公民的个人信息,用于公司经营活动。得知这个情况后,我们立刻对姜堰城区的装饰公司进行了一次突击整治行动。
突击检查 发现大量公民信息资料
5月6日,区公安局网安大队组织精干力量对城区几家装修公司进行了突击检查。

据干警透露,这些装修公司都设有一个营销部门,专门负责电话联系客户。干警们进入公司时,这些员工正在忙碌地进行着电话推销。



【区公安局网安大队中队长 韩鸣】在对城区某装饰公司进行检查的时候,发现六七名员工正在向市民进行营销推广,他们的桌上摆放着一大本市民的个人信息电话,都是最近姜堰城区才推出的几个新楼盘业主的基本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房屋的门牌号码、业主的姓名、联系电话以及房屋的面积。


办案人员对这些信息纸质材料当场进行了扣押,同时对他们的办公电脑、ipad进行了检查,发现里面还保存着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资料。办案人员对公司员工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区公安局网安大队中队长 韩鸣】通过对业务员的询问,我们了解到这些资料都是他们的老板通过一些非法途径购买获得的。
个人信息从何而来?

那这些装修公司的老板又是从哪儿获取到如此精准的业主个人信息的呢?

【区公安局网安大队中队长 韩鸣】这些装潢公司的老板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某些人手中掌握这些资料。他们通过各种关系,找到售楼部的经理和房产公司的外包工作人员,通过金钱交易,向他们购买这些资料,用于公司经营。

办案人员甚至在这些材料里找到了自己以及身边人的具体信息。那么,公民个人信息是以怎样的价格,在这此利益链条之间流通的呢?

【区公安局网安大队中队长 韩鸣】这些外包人员非法获取这些公民个人信息后,打包进行出售,一个小区几百个业主大概可以卖到三千到五千元不等。算下来以后,每个公民个人信息一条大概在1元到5元之间。
涉案人员被刑拘

电话推销本身并不违法,但是他们取得这些电话号码的方法却是违法的。


据办案民警介绍,这起案件中涉及的公民个人信息包含了姓名、电话号码、房屋地址、房屋面积等内容,虽然不能直接体现公民个人的财产状况,但与人身、财产安全密切相关,往往可被用于精准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因而可以认定为相对敏感的个人信息,而且涉案数量远远超过了500条的标准。

目前,部分涉案人员已经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案件还在进一步侦查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