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丹阳陈氏先祖——北宋爱国领袖陈东

2019年03月05日 17:23:23 | 来源:丹阳广电全媒体记者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本期丹阳广电大型系列报道《寻根》栏目,让我们一起去寻访丹阳陈氏辉煌而又悲壮的历史。

  珥陵越塘是丹阳名人陈东的故里,也是丹阳陈氏的发祥地。据《丹阳县志·城廓》载,“越塘桥,1016年(宋祥符八年),里人陈诚建。”陈诚之4世孙陈震,在越塘生两子,长子陈东,次子陈南。

  陈东,字少阳,丹阳人。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宋钦宗罢免力主抗金的宰相李纲。陈东愤而带领几百名太学生,拥到皇宫外,上书请愿,要求惩办奸臣,恢复李纲的相位。这次太学生救国运动声势浩大,宋钦宗迫于舆论压力,重新起用李纲。

  后来汴京被金兵攻陷,徽、钦二帝被掳北上,宋高宗建立起了南宋朝廷。出于形势需要,宋高宗不仅拜李纲为相,而且将陈东召至朝廷。宋高宗表面上看似抗金,背地里却在积极议和。不久,李纲便被罢免相位。陈东于是上书宋高宗,请求恢复李纲相位,惩治汪伯彦、黄潜善等弄臣。最终在汪伯彦、黄潜善的构陷之下,陈东被宋高宗下令处斩。


  明代嘉靖年间,有位叫郑普的进士经过丹阳陈少阳墓时,见到墓前铸有汪伯彦、黄潜善两个跪像。郑普在柱上题了一联:“丹陛披肝,千古纲常可托;荒庭屈膝,两人富贵何为?”这两句话可谓词锋犀利,洞穿世事。清代《巢林笔谈》在讲到这件事时,说郑普刚刚题好字,墓前的那两个跪像竟“应笔而仆”,突然倒地了。这个记载虽然荒诞,但背后透出的,是人们对忠奸的是非评判。

  陈少阳墓位于现在的丹阳胡桥大贡村,墓前的那两个跪像,早已不见了踪影。曾经的金戈铁马,吹角连营,都已消失在苍茫的天际,独留青冢向黄昏。

  如今,陈东后裔在丹阳的分布有珥陵花家渡、陵口留墅等地。据《丹阳县志·荫袭》记载,陈东死于1127年,年42岁,有遗腹子,取名嗣宗。 陈嗣宗以父陈东之荫袭,授迪功郎(从九品)。陈嗣宗生有四子,幼子陈明,由越塘迁往珥陵花家渡,其为花家渡陈氏始祖。位于陵口的丹阳少阳中学,就是因陈少阳而得名,也是从越塘迁徙过去的一支。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