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自秦代置娄县至今,
已有2200多年历史,
悠久的历史,
留给了昆山丰厚的文化遗存。

昆山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
亦是江南水乡古镇集中的区域,
这里自古就是文人骚客汇聚的文化之地,
留下了诸多文化的印记,
那些收藏着江南遗存的文化美地,
每一处都值得探寻。

看“馆”藏,一览江南好物
走进好物荟萃、
文化汇集的各色博物馆里,
看那些或古色古香、
或历经岁月沉淀的文化美物,
你定能寻找到江南文化的些许踪迹。
周庄博物馆里盛满了乡情。一幢古朴幽雅的宅楼里,修竹丛生,幽径生趣,馆内则收藏着镇北太史淀湖底出土的良渚文化和印纹陶文化文物——五千多年的石器、陶器、古木井板等文物数百件,反映着水乡先民劳动、生活、娱乐的场景。




馆内还有出自现代著名艺术家们之手的画、摄影、工艺美术作品。他们用不同的艺术, 演绎着“中国第一水乡”周庄的浓浓乡情。

锦溪,被誉为“中国博物馆之乡”。这个古色古香的江南水乡古镇中,遍布张省美术馆、中国锦溪宣卷艺术馆、壶文化博物馆、中原文化艺术馆、中国古代砖瓦博物馆、锦溪杰出人物馆等诸多文化展馆。走进每一个展馆,你都能在缤纷的馆藏美物里找寻到江南文化的踪迹,感受到这个千年古镇的与众不同。




巴城老街上有知名的蟹文化博物馆。以阳澄湖大闸蟹而闻名的巴城,水滋水味里,有太多的美好事物值得我们去探寻。那些关于江南鱼米之乡的故事与传奇,亦在这里传诵至今。


乐“曲”艺,休闲品茗赏曲
昆山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
亦是评弹、宣卷、丝竹等的汇聚之地,
品一杯茗茶,听一听曲调,
雅致的江南生活就是如此惬意。
周庄古戏台上、千灯顾坚纪念馆中昆曲婉转!一杯茶散发着淡淡幽香,一段曲调在戏台上精彩上演。水乡韵味儿十足的昆曲表演,一幕幕爱恨情仇、悲欢聚散在戏中铺展,伴着那水乡涟漪的小河水,一层层波纹总能荡漾在人的心间,余音如丝,敲打着心房,怎能不让人陶醉?


周庄的聚宾楼里,一杯茶,一曲评弹,也能让人痴醉江南。


千灯古镇上,走过石板古街,循着江南丝竹之音走入老宅邸,曼妙佳音耳畔回荡,清澈婉转间,江南之美已入心间。


锦溪宣卷艺术馆中曲调声声。“锦溪宣卷”由主唱、伴唱、丝弦伴奏组成,整体表演让人听起来错落有致,颇为惊艳。宣卷演唱动静结合,张驰有序,让人能在精彩的演唱中感受到江南的生活情境之美。

巴城老街水磨腔昆曲展馆中聆听优雅。一曲昆腔,一段文化的寻觅,在浓浓的昆曲氛围中,感受昆山文化的魅力。

逛老“宅”,遇见水乡人家
灰墙黛瓦的老宅邸,
古朴优雅的门窗楼阁,
亭台回廊间细细品读,
这是中华文化的味道。
张厅是周庄镇仅存的少量明代建筑之一,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殷富人家的宅第,张厅历经五百多年沧桑,但气派依旧。走过沿街的门厅,踏上低矮的厢房楼,欣赏手法细腻的砖雕门楼,走过精致的明式红木家具旁,我国古代大户人家的生活场景似乎就在眼前。张厅的后院,是—个闲静素洁的小花园,四周围拥着粉墙黛瓦的民居。高高的风火墙下,翠竹摇曳,月季吐艳,书带草点缀着曲径,江南宅邸的灵秀之气尽显无疑。


沈厅是周庄最具有代表性的明清老建筑。沈厅共有三部分组成。前部是水墙门和河埠,专门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为江南水乡的特有建筑;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是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和议事的地方;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和后厅屋,为生活起居之处。整个厅堂是典型的“前厅后堂”建筑格局。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连接,形成一个环通的走马楼,为同类建筑物所罕见。行走沈厅,你尽可感受江南建筑之美。


千灯顾炎武故居,包括顾炎武故居、亭林祠堂和墓及顾园三个区域,为千灯明清宅第之首。品读老宅,感受顾炎武的爱国情结,欣赏亭台相绕的优雅顾园,老宅的文化之旅,让人收获满满。

品“书”香,开启文艺生活
昆山人崇文重教,
读一本好书,
是昆山之旅不可缺少的部分。
周庄南社百年书院里充满了浓郁的书卷气,一番阅读,一次古宅静心的体验,让人品读历史的同时,也感受着古代文人的生活。


猫空里喝一杯咖啡,读一本好书,或者给未来写一封明信片,都文艺非凡。

锦溪的各色茶吧、书吧里,静静阅读,静静感受江南的韵味,亦是旅途极佳的体验。


昆山的这些文化美地,
喜欢就来这里逛一逛,
看一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