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最近结束的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上,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毕业生纪文翰团队的项目“苏州翰云科灵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一举摘得全国双冠:主体赛-创业计划赛金奖和网络信息经济专项赛(实践类)金奖。
“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俗称“小挑”,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等主办,与“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交叉进行,被誉为大学生的“奥林匹克竞赛”,在创新创业比赛中极具权威性和影响力。
参赛之初团队便积极备赛,纪文翰与苏大团委老师、东吴商学院的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密集地准备材料、制作PPT,经常工作到半夜,在经历了近百次计划书修改、无数次排练路演后,最终荣誉加身。纪文翰坦言,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创业四年积累的宝贵经验给了他厚积薄发的力量。
尝试,带来人生无限可能
2010年,纪文翰考入苏大文科强化班,并于2014年保研至苏大东吴商学院,攻读金融学硕士学位。学生时代的他,已经拥有许多不同常人的丰富阅历。
“我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人。”纪文翰这样评价自己。大一时,恰逢学校食堂附近的水果店关门,而校外水果店价格昂贵,敏锐地发现“商机”后,纪文翰决定在校内开一家水果店。当时他在学校报亭做兼职,很快他把报亭盘下一半,还在“人人网”上开了一个主页,便开始销售水果。
“每天夜里凌晨两三点去水果批发市场,借了学校送牛奶的三轮车去进货,第二天就有新鲜的水果出售。”当时开水果店的初衷,是希望身边的同学能低价买到好吃的水果,因而他给水果店取名“理想主义”。课余时间,纪文翰还开辟了“线上业务”,根据“人人网”上的订单将水果送到每个宿舍。
纪文翰坚持每个卖出的水果都是好产品。为此,他每天都会把不甜的水果单独挑出来放在一边,并在上面挂着写了“我给主人丢脸了因为我不甜”的牌子,幽默之余水果生意得到越来越多同学的认可。这样“白天学习、卖水果,晚上进货”的生活坚持了半年左右,为了不耽误学业,他决定把报亭分租出去成为格子铺,不再做水果,至今苏大报亭还有格子铺的传统。
纪文翰也曾纠结于毕业后的去留。究竟是留在苏州发展,还是当“北漂”“上漂”一族,亦或是回家找工作。面对人生选择,他的态度就是尝试。大学期间,他做家教、做主持人、去公司实习忙得不亦乐乎。各种各样的兼职,让他明白人生有多种可能性。“我喜欢把事情扎实地做好,找准自己的方向去尝试。”
坚持,克服创业的难与险
纪文翰最初接触到自媒体领域,是在传播学概论的课堂上被要求采访知名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这是他“首次通过社交网络和名人产生联系”。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开始把自己在苏州的所见所闻分享到社交媒体上。一段时间后,他的原创公众号得到了许多人的鼓励和认可。看着越来越多的“大V”把自媒体通过公司化的运营,他也决定开始尝试,把自己的爱好发展成事业。
既然是做事业,纪文翰在仔细思考后,决定放弃带有很强情感风格的个人类公众号,选择做综合性质的城市类公众号。一是公众号可以涉及到品牌、活动、公关等更多方面的内容,再者城市发展与公众号运转紧密相连,伴随城市发展,公众号能达到宣传、互动、配合的效果,让受众全方位体验城市发展脉搏。
2014年,纪文翰尝试做了许多城市公众号,在做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更贴近苏州,这座天堂一般的城市,有太多有深度有意义也有趣味的内容值得分享。就这样,“最苏州”公众号应运而生。这一年恰逢公众号的红利期,他看到了新媒体领域的创业机会,因而决定边读书边创业。11月底,他就注册成立了公司。
但创业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资金短缺。“那时候我还是个学生,可以说是身无分文。”没有资金租办公场地,这让纪文翰犯了愁。幸运的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红利下,学校给予他一个免费的办公位,每天能在固定地点办公,大大降低了创业成本。
解决了办公场所,学校老师还为纪文翰提供了很多帮助,教导他如何培训员工,推荐他参加创业培训,引导他真正了解创业。“有了这些基础的认知之后,再去创业,比起盲目创业,肯定有帮助得多。”
创业之路总是充满了艰难险阻,纪文翰坦言,每天工作都十分疲倦。“凌晨两三点才睡,早上七八点开晨会。甚至在创业前两年公司不稳定的时候,纪文翰都没有回过老家。”纪文翰无数次地想要放弃,但“持之以恒”的性格,让他不自觉地坚持了下来,“既然做了,我就一定要做到最好,如果这件事情没有做到最好,我也愿意去坚持把它做到最好。”
2016年12月,他的新媒体公司科灵终于挂牌苏州股权交易中心,获得“江苏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如今“最苏州”公众号拥有近百万粉丝,多次占据苏州新媒体排行榜第一名。公司规模逐步扩大,并形成了相关的“账号矩阵”。从一名单一的写作者到自媒体公司的创建人,创业四年,带领着团队一路走来,纪文翰最大的信念就是“坚持”。
反思,走向更远未来
当公司步入正轨后,不少传统行业的高管、精英慕名加入,纪文翰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他给员工提供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机会,让个人和团队一起成长。同样的,当他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更看重愿意主动学习,愿意脚踏实地去实践和尝试的人。
当自媒体市场越来越红火,“分一杯羹”变得越来越困难。作为创业者,纪文翰开始考虑起了独特性和现实性。
做城市类公众号,这是一个综合而又复杂的工作。苏州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庞大的“新苏州人”,怎样在现代和传统、本土与外来之间找到平衡,发掘“最”能代表苏州的东西,这是他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热爱苏州的理由有千千万万个,我们希望找到更多的理由,让新老苏州人都能在苏州找到自己的心灵归属。”
坚持追求内心平衡和自由同时,纪文翰还坚持做公益,回到母校为有新媒体创业愿望的大学生提供培训,为贫困学生、残障老人和留守儿童捐助物资,履行自媒体的社会责任,为城市的发展传递正能量。
“时间过得好快,参加竞赛时我还是在念研究生最后一年,获奖时已经毕业了。”研究生阶段,为了更好地创业,他选择了延迟一年毕业。在给学弟学妹们分享经验的时候,他常常用自己的故事鼓励大家,“要多一点尝试、早一点准备,并持之以恒地去奋斗,梦想便会照进现实。”
(来源:引力播 编辑/李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