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逛望亭,最具情怀的游览方式就是以稻香之名徜徉北太湖。走近稻作美景中,在风吹稻浪的休闲中,拥抱江南农耕文明的传承之地,寻觅一份属于原乡文明的记忆。
为了这倾心的稻香,记者沿御亭路一路向西,首先来到北太湖风景区游客中心。从碳化大米文物到现代稻香市集,记者沿着新石器时代的文明轨迹出发,首先进行了一场稻香穿越之旅。远处,随风摆动的金色稻田起起伏伏,如一片金色的海洋,记者情不自禁地向南走去,奔向这片稻香中。
驻足而立,在微风的吹佛下,如同波浪般一层盖过一层的稻田,有节奏地舞动着,跳出一曲明媚的湖畔乐章。进入秋季,稻穗微垂着脑袋,变得密而饱满,遥想盛夏拔节长穗期,郁郁葱葱的稻田里,处处都是清秀挺拔的稻穗,一派生机勃勃之壮,记者不禁感慨时光之匆忙。初夏的稻田如一串旋律动听的音符,盛夏的稻田如一款优雅灵动的舞步,秋季的稻田如一篇略带芳香的诗章,置身于时空交换的稻香公园盛景中,记者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
行在被稻田环抱的乡间小道上,寻一家原生态的农家乐品尝北太湖美味,除了可口的太湖三白、太湖卤鸭之外,最让记者难忘的就是应时应景的稻草扎肉了。用稻草困扎的肉烧得酥软,稍稍动箸便可轻松剥离,肉质鲜嫩,色如琥珀,含一块在口,稻草的清香融入到五花肉中,满嘴都是沁人心脾的稻香。
金秋十月,北太湖的近万亩水稻迎来了收获的季节,田野间,收割机纵横驰骋,接粒机穿梭而过,机器的轰鸣声伴着随风起舞的稻浪,呈现出一派丰收盛景。午饭过后,漫步在一望无际的稻海中,感受“千年稻乡,丰收望亭”的荣光。
麦穗秒变金灿灿的稻谷,让游客不禁赞叹现代农耕技术的神奇。机器的轰鸣声过后,稻田并未安静下来,因为众多亲子家庭们欣喜地踏上这难得一见的乡间稻田,俯身拾起被收割机遗忘的稻穗,进行一场稻田拾穗的农耕体验。
“待插的小苗鲜嫩嫩、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伴着泥土的清香,孩子们在田园风光的环抱下,在四季耕耘的课堂上,品味着方格状稻田里藏着的艰辛,探寻着一丛丛一簇簇丰收之景所讲诉的自然神奇。
记者索性脱掉鞋子,赤脚跟在捡禾穗的孩子们身后,体验拾遗的野趣。顺着现代农具划出的铁轨似的长痕,记者在松软与紧实交错的田地中回想着颗粒归仓的画面。而这些小精灵们在经过专业的加工后,就变成了早稻苏香粳3号粥米,而接下来将从望亭万亩稻田走上市民餐桌的还有苏香梗100号、南粳46号等晚熟品种,水网密布及优越的气候条件成就了它们软糯、清香的绝佳口感。
携着满怀稻香,沿着风情顺堤河观光栈道一路北上,记者便来到了有着“先秦时期国内第一胜景”之称的长洲苑湿地公园。面朝太湖,踏秋怀古,记者漫步在木栈道上,在这片生态氧疗主题湿地内,遥想着春秋吴王在此圈养禽兽、种植林木的情景,并在时光轨道的穿行中,欣赏着南部稻田的创意写生,感受着望亭这座稻香小镇完整的稻作生态,品味着千年农耕文明的匠心。
秋日的黄昏总是来得很快,北太湖的微风拂起,成熟的稻果叠成波浪,送来阵阵果香。火烧的彤云直映在湖水中,夕阳斜铺在稻田上,这神奇的自然之色为稻香小镇着上了一层淡淡的美妆,而原本金黄与青翠交织的田野配着温暖的落日余晖,也显得更加绚丽缤纷。
湖水环绕的村庄又变得热闹起来,细细一看,原来这里多了不少专程到北太湖食秋的饕餮客。趁着夜色味浓,再深深呼吸一口稻香,就这样结束一天的稻田寻踪之旅吧。
(来源:相城旅游 编辑:杨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