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材料学家,科技界和教育界的杰出代表,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八届、九届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江苏省第四届、五届委员会主委,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闵乃本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9月16日17时36分在南京去世,享年83岁。
22日上午,闵乃本院士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西天寺殡仪馆举行,社会各界共千余人参加。这其中,有步履蹒跚的老同事、已成行业栋梁的弟子、慕名而来的后辈,还有正在学校读书的莘莘学子。
闵乃本院士1935年8月出生于江苏如皋,1955年9月进入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59年9月留校任教,历任南京大学物理系(物理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2-1984在美国犹他大学物理系任访问副教授,1987年获日本东北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于涛教授,是闵乃文院士的学生。他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个故事:1993年的春天,他慕名来报考闵乃本院士的博士生,闵院士约他面谈,面谈过程中有人来拜访,但闵乃本院士出去了一下就立马回来了:“回来的时候他跟我讲,这是一个外地的老师从外地来,但是这个老师是临时来的,没有跟我约好时间,我跟你约好了下午这个时间,要跟你交流以后的学业规划和我们的关心的科学问题,你可以慢慢讲,慢慢谈,闵院士和学生之间,就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一种长辈的关爱。”
于涛教授随身携带着老师的两篇文章,一篇是《做学问与做人》,另一篇是《体会科学的精神》。在《体会科学的精神》这篇文章中,闵院士写道:“学术领导人不专横,不武断。青年人不迷信,不盲从,一切以事实为依据,只服从真理,在科学面前人人平等。”
人人平等的精神,也体现在闵院士提携后辈、鼓励新人上,很多素未谋面的学生提到他时,都会说他是“那个发论文署名总在学生后面的老院士”。
闵乃本院士留给后辈的,更多的是他对科学研究的见解和不知疲倦的追求。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卢明辉教授,是闵乃本院士的隔代弟子。闵院士生前,经常对他指导科研、教学上的工作。“把研究出来的成果,应用起来,造福社会”,老师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闵老师在我们学科方向规划的时候,他经常提到的一个事情是双力驱动。因为他认为,科学研究一方面,不仅要做个人科学加个人兴趣的兴趣驱动的科学研究,他更希望大家做满足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他认为这两种驱动力是我们做科学研究非常重要的动机。”
2007年2月27日,经过19年的奋斗,闵乃本院士和南大朱永元、祝世宁、陆亚林、陆延青教授完成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成果,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在青年学生、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研二学生陶纯玮看来,这份坚持将激励着他们继续攀登科学的高峰:“能19年做一个课题,光是这个精神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闵乃本院士49岁才开始进步,带领团队做科研,所以我想对于年轻人,特别是急功近利、年少成名的部分年轻人来说,算是一个启示,就是不要急,人生的路很长。”
2013年,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命名国际编号为(199953)号小行星为“闵乃本星”。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周洋 编辑/肖瑜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