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眼看着露蝉声已低,秋日景渐丰。
树上的蝉鸣日渐嘶哑,
叫着叫着便没了力气,
即便到了中午最热的时候,
也听不到夏天特有的嗡鸣了。
秋天的脚步渐近,
我们的心也随之
从空调房奔向了凉爽的室外。
一想到又可以
徒步穿越姑苏的寻常巷陌,
看看身边充满历史年代感的风景,
小乐心中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四条徒步线路已为大家准备好了,
挑个凉爽的早晨,轻装出发吧!
线路一网师园—沈德潜故居(苏州昆曲传习所)—带城桥路—羊王庙—一人弄—乌鹊桥路—沧浪亭街—沧浪亭—可园—文庙—苏州市图书馆(天香小筑)—张思良巷
网师园位于带城桥路阔家头巷11号,躲在深巷,低调得很,却是小乐的心头至宝。
喜欢网师园,因为它四季风光不同,季节在这里实时变换着园子的色彩,让人有惊喜,也有怀想。
网师园所在的阔家头巷,东接网师巷南端,西出带城桥路。巷长仅191米。传旧时巷内有圆通寺,故称圆通巷。
这条曾经“阔绰”的巷子,如今褪去繁华,返璞归真,但也留下了不少古迹和控保建筑。比如,清代著名诗人沈德潜的故居(现为苏州昆剧传习所)。
走出巷子,穿过带城桥路,顺着木杏新村沿河一带往西走,这条路,小乐喜欢叫它“网师园与沧浪亭之间的秘密通道” 。
路过一条叫做羊王庙的巷子,以巷内旧时奉祀晋太傅羊祜的羊太傅庙和南朝宋吴郡太守羊玄保的羊太守庙得名。庙已不再,庙前香火却一如往昔。附近还有一条名叫“一人弄”的巷子,是否真的只能容纳一人而过呢?去看看就知道了!
走到俞家桥右拐到乌鹊桥路,绕过解放军医院,后面就是沧浪亭街了。
建于宋代的沧浪亭,是苏州现存诸园中修建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典园林。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沧浪亭名字的由来便是这《楚辞》中的《渔父》一篇。
与沧浪亭隔河相望的,是苏州仅存的一座“书院园林”——可园。可园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虽仅四亩半许,但其园址却历史久远。画舫、花窗、飞檐、翠竹,整座园子满满的诗情画意。
从可园出来,穿过人民路,马路对面是曾经的江南学府之冠——文庙。
沿着人民路一路往北,过三元坊,就到了苏州市图书馆。图书馆里,还藏着一个园林,叫做天香小筑。小池浅浅萦回,六角亭恬静伫立,长廊凄凄蜿蜒,古树静静纠缠,还有小洋楼挺拔屹立,这里的一切都是淡淡的,静静的。
从图书馆出来,往回走,回到三元坊,张思良巷里的这家雨果书店,是苏州颇有名气的文艺书店之一。书店里基本都是人文社科类图书,有些在外面已经绝版的书,在这里依然能找到。
线路二五卅路纪念碑—苏州公园—草桥弄—同德里、同益里—环体路—皇废基—祥鑫饮食店—锦帆路—肯达美术馆—穿心街—报国寺—章太炎故居—体育场路—苏州独立支部旧址
这趟“民国之旅”从五卅路上的这块纪念碑开始。
五卅路的东侧,是苏州公园,这个被苏州人亲切称为“大公园”的地方,也有着好几代人的集体回忆。
和“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不同,苏州公园是由法国园艺家若索姆规划设计的、中轴线对称、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的市民公园,曾经这里的荷花池边还有一座城堡式两层、四面钟楼的图书馆。
从苏州公园的北门出来,这条窄窄的弄堂叫做草桥弄。弄里的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堂,就是如今草桥小学的前身。
走到草桥弄的尽头,又回到了五卅路上。走几步就看到了两座石库门——同德里、同益里。颇具年代感的门券、雕上巴洛克风格卷涡状花纹的门楣、小青瓦屋面和仿古檐口,仿佛是一道连接过去的时空门。
平整的石板路、朱漆雕花木窗和铁艺雨棚,勾勒出原汁原味的民国风情。
同德里与同益里相接,一门进,一门出,逛完一圈,又从过去的时光里穿越回了五卅路。
右拐进入环体路,这条环绕苏州市体育场而建的小路,每天晚上,都有不少人来这里健步走。
环体路紧连着一条名叫“皇废基”的巷子。当年,张士诚兵败被俘,王府被烧成一片废墟。人们原称这里为王府基,后因仅存一片瓦砾场,便改称皇废基。
除了名字特别外,这条巷子还有一个特别热闹的地方,就是这家声名远播的人气小吃店——祥鑫饮食店。鸡爪是这边当仁不让的招牌,来这里的人,几乎人手一个鸡爪,啃得津津有味。
皇废基与锦帆路交叉口,有一家肯达美术馆,闲来无事可以进去逛逛,这里有艺术沙龙,咖啡与茶,幸运的话,还可能遇到一场十分精彩的艺术展。
走着走着,看到一条叫做穿心街的巷子,这里竟藏着一座报国寺,内还设有苏州佛教博物馆。
回到锦帆路上,想起著名学者章太炎曾在此居住,便沿途找寻着大师留下的一点印迹。终于,在锦帆路8号,找到了章太炎故居,两栋建于民国的西式楼房。故居内还存有章太炎衣冠冢和碑刻,只可惜,不对外开放。
在章太炎故居前左拐进去体育场路,在这条路上,藏着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旧址。纪念标志牌上写着:中共苏州独立支部于一九二五年九月在原乐益女子中学成立,成员有叶天底、侯绍裘、张闻天。特此勒石,以志纪念。
体育场路走到底,又回到这条线路的起点——五卅路。
线路三定慧寺巷—定慧寺—双塔—叶家弄—寿星桥—望星桥—圣约翰教堂—博习医院旧址—盛家带—吴衙场—滚绣坊
这一趟小巷之旅的起点,我们选在了位于凤凰街北段东侧的定慧寺巷。定慧寺巷牌坊边上,是苏州市旅游咨询中心,有任何与苏州旅游有关的问题,都可以来这边咨询,走累了,还可以坐在咨询中心二楼的行走书吧歇歇脚,看看书。
定慧寺巷西起凤凰街,东至官太尉桥塘岸,全长仅287米。因宋代判官王文罕兄弟居巷内,原名王判司巷,后因巷内建于北宋的定慧寺,更名为定慧寺巷。
既然来到了定慧寺巷,那一定要去看一看与巷同名的定慧寺了。定慧寺貌不惊人,却也有1800多年历史了,小小的寺庙,透着安定与祥和。
出了定慧寺,再往巷子深处走几步,便是双塔,门票8元。
双塔建于北宋,是一对佛塔,东塔为舍利塔,而西塔为功德塔,两塔间距仅20米。
从双塔出来,继续往前,很快就到了巷子的末端。穿过吴王桥,对面就是双塔菜场。烧饼,苏式糕点,锅贴,各式各样的早点,还原出一个最真实的苏州市井味道。
沿着叶家弄一路往南,绿柳成荫,中间还夹杂着合欢树、夹竹桃等景观植物,枝繁叶茂,挡住了夏日的阳光。
叶家弄的尽头是望星桥,出巷子后左拐,这条被梧桐覆盖的十梓街,走到底就是苏州大学。
苏大无法入内参观,但我们可以看一看边上的圣约翰堂和博习医院旧址。
原路返回到望星桥上,接着向东南走,这条名为盛家带的小巷子也是小乐常来散步的地方。
穿过百步街,再往前就是苏州非常有名的十全街了。但是在小乐看来,与十全街一河之隔、完全平行的吴衙场、带城桥下塘和滚绣坊,更有味道。
带城桥下塘的苏州第十中学,校园建在清代苏州织造署旧址上,从现存的门头还能依稀看到以往的样子。
滚绣坊仅有430米长,却有不少历史古迹。巷内原为显宦大族的所居,留有太平天国梁王府、顾宅、吴氏继志义庄、叶圣陶故居、钱宅等古建筑。
线路四范庄前—王天井巷—和平里书场—城隍庙—永定寺弄—曲园—马医科—怡园—过云楼
从察院场地铁站出来,向北走一小段,就到了范庄前。范庄前历史悠久,有众多的古建筑分布在小巷东西两侧。
刚入小巷,就能看到五路财神殿戏楼。
走过石板路,车来车往,老式的理发店、杂货铺让人怀念。
再往前就是景范中学了,学校所在地就是范仲淹所建“义庄”、“义学”的旧址。学校取名景范中学,也表达了苏州人对范仲淹的景仰之情。
范庄前走到底,就到了王天井巷。苏州的退休老人都喜欢来这里,因为巷子里有一个爷爷奶奶们的休闲娱乐聚所——和平里书场。
王天井巷有很多地道的苏州小吃,苏州人的早餐标配豆浆油条,不够的话再来一碗豆腐花。加了紫菜虾皮榨菜香菜的豆腐花,趁热喝下,好吃又暖胃。
接着,走到了景德路上,景德路上好玩的地方也很多,往西走有环秀山庄和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往东走则是城隍庙。
从城隍庙出来,穿过景德路,来到马路对面的永定寺弄。沿着永定寺弄一直往前,就到了马医科菜市场了。
这里的生活烟火味很浓,去菜场里逛一圈,即便没什么要买的,就看看老奶奶剥鸡头米,看看摊子上整齐摆放着的“水八仙”,逗一逗路边的小猫小狗,也觉得颇有乐趣。
从菜场门口拐进马医科这条巷子,曲园就安静地坐落在巷子口。
一直走到头,又回到了人民路上。坐落在人民路上的怡园,门外喧闹一片,门内则怡然宁静。
最后,走到人民路与干将路的交汇处,在乐桥边,有一座江南著名的私家藏书楼——过云楼。书画之于人,子瞻氏目为烟云过眼者也。这是过云楼第一代主人顾文彬对于书画鉴藏的理解。喜欢书画和古籍的朋友,可以挑一个悠闲的日子,来这座充满传奇色彩的藏书楼里,一睹“烟云过眼”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