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老照片,就是一段记忆;
一组老照片,就是一段历史。
那些已经变迁的街景小巷,
是岁月流转无可挽回的脚步。
关于江阴司马街,有这样的历史记载:司马街是江阴城内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东西走向,它始建于南朝梁代,至今已有1400多年。 老街长约为300多米,从隋代开始,就逐渐形成了一条商业街。
司马街,每个江阴人都知道,它是横贯江阴城的主干道西大街的一段,但日渐荒凉的老街使得很少年轻人知道它悠久的历史。
司马,本是曾经掌管军队行伍的官名,后被人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江阴这短短的司马街,曾出了两位兵部尚书:
一位是明代兵部尚书徐晞,告老还乡后在司马街府邸改造孟园,时人作诗称赞该园:“卷幔山川尽,凭栏日月来。”
另外一位是清朝同治年间的兵部尚书曹毓瑛,相传他在与慈禧闲聊时,机智地将江阴境内的君山、黄山、盘龙山、凤凰山、长山、稷山、定山、龟山、花山和香山巧妙组合,口占一诗:“君皇(谐音黄)龙凤长,稷定桂(谐音龟)花香。”成为恭维慈禧的两句颂词。
徐晞逝世后,皇帝赐坊额“恩荣弈世”、“大司马”两块,镶嵌在一座气势不凡的石牌坊上,所以江阴人慢慢将这条街称为司马街。
司马街悠远的历史已难考证,但是,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司马街仍然是城内的主干道,街宽约12米,弹石路面,当年来往的自行车总要发出叮叮当当的颠簸声。后来铺上了沥青路,并在一边种上了香樟树木。由东向西有着不少的商店,特别是东面一带,商铺一家接着一家,有理发店、副食店、邮电局、良友书场、澄江医院、虹桥饭店、江阴饭店、煤球店、大饼油条店。而县部门几乎也在此一字排开,包括第一管区、公检法、商业局、工人俱乐部、江阴体育场等。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从老虹桥开始向西(今日精品商场门口)延伸,县委发动男女老少进行义务劳动,将内河填平,并顺着弯曲的河道建成了现在的人民中路,从此司马街东侧消失在县城的变迁中。
1984年
第二百货公司、副食品公司,承载着当年人们多少的记忆
1984年
冬日雪后的司马街,宽阔平直的道路,行色匆匆的市民。
司马街小商品一条街
1993年,随着城市改造的进程,司马街西段的老房也开始拆除。
1993年
虽然已经失去了主干道的功能,但曾经的热闹却依旧有迹可循。
岁月更迭,恍如隔世。当年的主干道,如今只是一条狭长的窄巷。而小巷边,早已没有林林总总的商店,取而代之的,是各色美食。南来北往的客,五湖四海的味,虽然大多是小店小面,却能让人感受到小街活色生香的美丽。
司马街·2018
在这条老街上,还有一处文物保护单位,可以依稀遥望老街的过往。
史
江阴中医史陈列馆
一座城,一条街,
一段光阴的故事……
越过晨昏,走遍四季,
在看似纷乱的老街,
偶遇一份美丽旧时光。
部分资料图片来源:乡愁江阴 涛声依旧(江阴旅游杂志第十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