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下午,世界著名刑事鉴识科学专家、有着“当代福尔摩斯”美誉的华人神探李昌钰博士应邀走进南通大学,讲述“我的刑侦生涯与中国传统文化”,勉励学生用中国智慧点亮精彩人生。
一生就喜欢挑战不可能
“中国传统文化太伟大了,从哪里讲非常困难,刑侦生涯又是很长的一段时间,要在一个小时内完全讲完也不可能,但我一生就喜欢挑战不可能。”讲座一开场,这位“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李昌钰博士就博得现场热烈掌声。
祖籍如皋的李昌钰,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刑侦鉴识专家,也是全美第一位出任州级警界最高职位的华人。他从警50余年,去过40多个国家,参与调查全球各类案件8000多起,包括轰动美国的“世纪大审判”、辛普森案、克林顿性丑闻案,以及3.19陈水扁枪击案、真假华南虎等案例。每个重大事件都因其精湛独到的刑侦鉴识技术而得到关键性扭转,他所参与的许多大案要案成为刑侦界的经典案例。他的精彩人生正是“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生动诠释。
一直以来,李昌钰情系桑梓、感恩故里,非常关心家乡的建设。去年,他曾应邀到访南通大学,与师生分享人生哲学和工作经验。在他的穿针引线和极力促成之下,南通大学还与纽黑文大学等签署共同办学备忘录,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国际合作。
讲座现场,李昌钰沉稳儒雅的风范、幽默风趣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故事,尤其是执着勤勉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职业精神,让南通大学师生深受感染。
做人做事要讲“忠孝诚信”
李昌钰说,从事刑侦工作50多年,他的座右铭是“忠孝诚信”,这是家风,也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做人做事的道理。
“‘孝’是对父母的孝心。”李昌钰说,这一点,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年幼丧父的李昌钰对母亲有极深的感情,他说,“我成功的秘诀就是有个好妈妈”,“我最尊敬的人是我妈妈,最怕的人也是我妈妈”。10年前,李昌钰106岁的母亲去世了。“现在想孝顺也没有机会了。”他提醒在场的大学生,“趁着现在能和爸爸妈妈讲话一定要多讲点话,不然将来想孝顺而不能孝顺时会很难过。”
“‘忠’,忠于国家很重要,忠于自己的事业、职业也很重要。我忠于我的工作,所以觉得快乐。”李昌钰说,不管做什么,要看市场的需求,“我做刑侦工作,也是市场的需求”。
1976年,康州警政厅的实验室非常陈旧,但是,美国最高法院1975年通过了不准刑讯逼供的法律,市场需要鉴识工作。当时康州州长请他担任第一任鉴识中心主任兼首席鉴定专家。“我既然接受工作,就要忠于工作。”李昌钰努力打拼,到1979年他的实验室已经举国有名。1998年,康州州长希望李昌钰接任警政厅长。本来李昌钰“死也不做”,但是妈妈劝他,“做什么事不能只是为了自己,要看社会需要什么,你是中国人,要为未来的中国人开一条路。”于是,李昌钰成为美国首位华人警政厅长。
“‘诚’是诚实待人,‘信’是讲信义。”李昌钰说,要“以德服人,以诚相待”。他每天反省自己,对国家做事有没有尽心尽力,对朋友有没有尽心尽力。他道出人际管理的秘笈——管理之本是管人,管人之本是管心,管心之根是管己,管己之根是待人。
成功都是努力积累的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成功都是努力累积的,我虽然不是很成功,但都是一点一点累积的。”李昌钰用自己的经历勉励南通大学学生,只要有目标、有梦想,每天向梦想走一步,积少成多,累积就会成功。“有梦想与目标的人,生活态度积极进取,动力就会源源不绝。”
李昌钰说,每个人都要学会自我定位。很多人都以为他出生后就想做刑侦专家,其实,他在中学时是想打篮球的,虽然个子不高,但上篮很快,教练说再长高两尺就好了,他就每天运动,希望再长高一点,但有一天终于明白每个人都有一个极限,在体能、智慧上都有极限,“所以,一定要明白自己的极限在哪、最喜欢的工作在哪,然后定一个目标就很容易实现了,如果超过自己的极限,一生会很痛苦。”
李昌钰还与南通大学学生分享了很多人生感悟:“靠权势和钱财而获得的尊重是假的、短暂的,一旦失去权势或破产了,都会不见了。”“知识、经验与朋友是永恒的,一旦你获得以后,这是你终身的财富。但是怎样去过劲用这些财富,还是要靠你自己。”“常情感激之心,一生快乐无穷。”“不要生气,只要自己努力。”
历时一个多小时的讲座,李昌钰不时与台下学生展开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面对学生关于“失败与快乐工作”的提问,他说,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高有低,高的时候不要骄傲,低的时候不要气馁,每天好好努力,失败是成功之母,给了一个教训就要吸收教训,失败绝对不要绝望。“我一路这样走来,把工作当作兴趣、娱乐、信仰,就会愉快地工作,早上起来会为自己又可以工作一天而高兴。
(来源:南通发布 编辑/李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