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千名师生举行广场祭奠仪式:铭记历史 祈愿和平

2017年12月13日 20:50:5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破南京,开始了连续六周的血腥屠杀。在南京师范大学前身金陵女大随园的教室里,挤满了前来避难的妇女和儿童。谁能想象,小小的随园,战时竟然最多收留了15000名妇女和儿童。而在这背后为之努力的,是当时在金陵女大任教的美籍传教士明尼·魏特琳。在《魏特琳日记》中记载了她的话,“今天,世上所有的罪行都可以在南京这座城市里找到。”“我不能在这个时候抛弃中国。”

  今天距离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的日子已过去整整80年,但人们从未忘记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岁月,舍弃个人安危,帮助中祭奠国人民的魏特琳女士,也从未忘记那段痛苦屈辱的历史。

  今天清晨六点三十分,南师大仙林校区的千余名大学生,纷纷来到世纪广场,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祭奠活动。

  国旗班旗手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庄严地升起国旗,然后又徐徐降下。全体师生一一献上手中的白菊花,沉痛悼念八十年前在南京大屠杀中惨遭屠戮的三十万死难同胞及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惨遭杀戮的死难者。

  该校教师教育学院学生陈琳说,“当国旗降下时,我难以抑制沉重的心情,眼眶中充满泪水。虽无法感受这座古城80年前所遭受的苦难创伤,但我们至少可以铭记,‘昭昭前事、祈愿和平’,祭奠是为了更好的面向未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一定会奋发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南师大副校长孙友莲表示,学校开展国家公祭日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站在党的十九大历史新起点,中国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启新征程——这是时代对民族的召唤,更是对我们青年人的邀约。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接力奋斗中,当代大学生责无旁贷。”

  除了公祭日广场仪式外,今天,南师学子前往随园校区拜谒魏特琳像,参观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举行哀悼仪式,追忆抗战历史;举办“不能忘却的记忆”历史主题教育讲座,邀请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知名专家教授,通过讲述南京抗战历史,引导大学生铭记历史、坚定理想;由南师大同学自发组织的“抗战老兵口述历史访谈”活动,抢救整理抗日老兵口述史料,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着力研究和深入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 记者/汪媛媛 编辑/李国政)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