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博,一座称“院”的博物馆

2017年10月17日 17:44:22 | 来源:凤凰网江苏综合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03年的10月18日,首届江苏省文物节暨南京博物院70周年庆典活动是在南京博物院举行的。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有两座综合性博物馆,一座是位于朝天宫的南京博物馆,一座是位于中山门的南京博物院。虽是一字之差,但区别甚远。前者是隶属于南京市且主要收藏和展示该市各类文物的遗址类博物馆,后者是隶属于江苏省且主要收藏和展示该省乃至全国各类文物的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简称南博),其前身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国立中央博物院。

  1933年,随着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和其“首都计划”的出台,由蔡元培倡议创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成立。

  直至1948年4月,一期工程及附属工程基本建成。次月,中央博物院与故宫博物院在新落成的博物院陈列室举办联合展览。

  1950年3月,改名为“国立南京博物院”,并由国家拨款对博物院一期建筑未了工程进行整修、增建,一期建筑工程至此最终完成。

  1999年9月,作为江苏省六大文化标志性工程之一的南京博物院艺术陈列馆落成开馆。2013年11月,南博二期扩建工程完工,闭馆四年的博物院重新对外开放。

  走过八十年艰难曲折而又辉煌灿烂历程的南京博物院,座落于风景秀美的紫金山南麓,它东倚中山门,西近明故宫,南面通往东郊的中山东路,北为环境幽静的海军指挥学院。

  博物院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呈南北长、东西窄之长方形。建筑面积84500平方米,由沿院内北侧和西侧呈反向“刀”形分布的三幢形态各异的仿辽代建筑组成,按面积排名为我国北京故宫博物馆之后的第二大博物馆。

  院内总体布局为深层次的对称轴线,主体建筑离中山东路主干道较远,建筑前面的草坪广场,视野开阔、草木葱茏,各种石刻文物点缀其间,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

  博物院主体,是仿辽代蓟县独乐寺山门和义县奉国寺宫殿式建筑的历史馆,也是徐敬直原本修建人文、工艺、自然三大展馆设计方案中实际仅建的“人文馆”。

  大殿坐北朝南,面开七间,屋面为四面曲面坡的四阿式棕黄色琉璃瓦,檐下简洁粗壮的斗拱相互交错衬托,门楣大匾上镶嵌着巨大的蓝底金字“南京博物院”,正门前的红色立柱从中心往两边逐渐加高,使屋檐两边呈弧形向上微翘,庄重中显得轻盈和灵巧。

  大殿内部结构按《营造法式》设计建造,某些细部和装饰兼采唐宋遗风,蓝红底色、色彩艳丽、图案精美、雕梁画栋。整座建筑,比例严谨,设计合理,是在满足博物馆展览功能的要求下,采用新结构、新材料建造仿古殿宇的优秀实例,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杰作,是南京城东众多民国建筑中一处与众不同而又耐人寻味的优美景致。

  南京博物院不仅有辉煌灿烂的历史、仿辽风格的展馆,而且有丰富精美的馆藏珍品。这些藏品包括考古发掘、历史文物、革命文物、民族文物、绘画、书法、工艺品、碑帖、文献资料、外国文物等42万多件,藏品数量排名为我国北京故宫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之后的第三大博物馆。

  藏品的时代,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迄近现代。这些文物和资料,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名列全国前茅的精品。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被国民党政府从南京运往台湾的3000多箱近30万件精品文物中,除主要为原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外,还包括原国立中央博物院的852箱数万件书画、瓷器、玉器、铜器等馆藏精品,其中就有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三大镇馆之宝之一的毛公鼎。

  经2013年二期改扩建工程后的南京博物院,现已形成“一院六馆”的展览格局,其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内的30个展厅,除每星期一外全部对外免费开放。

  南京,一座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建都史的古城,有着不一样的历史文化,铸就的是不一样的风韵、风格与风骨。

  南博,一家有着辉煌灿烂历史沿革、鲜明民族风格建筑、丰富精美馆藏珍品、“一院六馆”展览格局的文博机构,根植的是江苏人杰地灵的沃土,传承的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展示的是“虎踞龙盘”的光辉与荣耀。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