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必须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青绿千里入画,山河无垠新卷。中华大地幅员辽阔、风光旖旎,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齐力绘就新时代的“千里江山图”;中国人民勤劳善良、踏实肯干,饱满的稻谷、香甜的瓜果、轰鸣的机器、热闹的街区合力绘制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昔日的余村富了,山却秃了,河也枯了。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在“两山”理论的指引下,如今的余村青山叠翠、游人如织,乡亲们的生活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美丽乡村建设在这里成为现实。实践证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各地区各部门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应当时刻绷紧生态环保这根弦,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实现空气常新、蓝天常在、绿水常流。要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一年接着一年做、 一棒接着一棒跑、一代接着一代干,以“世人今日之努力”换取“后人来日之感恩”。
60年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勤俭建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塞罕坝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党员干部要弘扬好传承好塞罕坝精神,一方面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施策, 以严谨求实的态度梯次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域覆盖,积极塑造“北方壮美、南方秀美、西部雄美、东部隽美”等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美丽中国建设板块;另一方面要强化科技攻关和技术转化,持续加大在生态监管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创新力度,培优建强一支高水平的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建设美丽中国,人人都要做“行动派”。古人云:“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勤俭节约倡导的是一种适度、合理、节用的生活理念。坚持外出就餐“够吃就行”、日常通勤“绿色能行”、各种垃圾“分类最行”,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持续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桥梁纽带作用和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广泛动员作用,依托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环保主题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科普宣教活动,以“看得见的图片、听得到的故事、悟得出的真理”,助力环保理念从“声入人心”走向“深入人心”,从“深入一人心”走向“深入多人心”, 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