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开新局,龙城启新程。2024年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常州全市各板块秉承“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拼出实干快干的热力图。

城市的经济发展,企业是前线,产业链条是主战场,创新园区是主阵地,交通枢纽是主通道。
开年出单!
做强优势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
2023年常州工业最亮眼的存在
预计全年新能源整车产量68万辆
占全省产量的70%

新年第一天,理想汽车发布2023年收官战报——全年交付376030辆、同比增长182.2%,成功斩获造车新势力全年销冠。
当前,理想常州制造基地正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产线综合自动化率已达78%,焊接自动化率达90%以上。今年,新款车型理想L6也将在此下线。
手握亮眼成绩单,理想汽车CEO李想近日公布了2024年的销量目标,计划年交付量达到80万辆,单月最高交付量达10万辆,单车型月交付量达3万辆,并建设2000座超充站。
围绕“发储送用网”生态闭环
常州新能源领域各企业
“开工即满弓”

变压器被称为“电力心脏”,在常州思源东芝变压器有限公司,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加速运转,一台台变压器源源不断下线。
思源东芝凭借高电压电力变压器及特种变压器等技术优势,其产品在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建设项目中陆续投运。2023年,企业订单量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年实现产值超10亿元,比2022年翻一番。
常州思源东芝变压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名芳说:“今年,公司的产值目标预计增长50%以上,生产计划已经排到4至5月份。为此,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同时提升自动化效率。”
2023年我市预计新能源产业产值超720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4500亿元,新能源产业支撑引领作用不断提高。
开年上新!
遇见新质生产力
发力新赛道
抢占新风口
必须争分夺秒
跑出“加速度”

位于常州生命健康产业园的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二期项目正加紧施工中。二期共建造7幢厂房,总面积为30000多平方米,预计2025年6月完工。
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招商负责人张孝涵说:“目前,我们正和一些意向企业进行接洽沟通,希望通过引入企业、院校资源,更好赋能园区,进一步强链补链。”

以园带链、以链促产,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一期已有近20个项目签约落地,企业入住率达70%。包括南师大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苏川医疗、阿里生物、信德泰克等。
培育新质生产力
瞄准科技最前沿
2024
常州用“芯”出发

新年伊始,常州承芯半导体有限公司项目现场一片繁忙。
作为江苏省潜在独角兽企业,常州承芯半导体通过技术创新,在功率放大器和滤波器芯片领域打破了国外垄断。目前,企业高端化合物半导体项目一期、二期工程均已建成达产,功率放大器芯片年产量达2万片,滤波器芯片年产量可达16万片。
开年开工!
织密交通“一张网”
在长江常州段
常泰长江大桥
犹如钢铁巨龙一般
日生夜长,显现雄姿

在常泰长江大桥施工现场,400多名建设者分布在各个点位,加快推进录安洲专用航道桥合龙和主航道桥钢梁架设。

作为常州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关键工程之一,常泰长江大桥将重塑我市南北交通格局,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预计2025年大桥将具备通车条件。
中铁大桥局常泰长江大桥项目部6号墩技术负责人方林说:“2024年是我们的收官之年,我们会按照项目要求,对所有设备进行周检月检。通过优化方案,提高效率,确保按时完成工期。”

距离长江口门约1.5公里处,魏村枢纽扩容改建工程正在进行节制闸拆除及航道疏浚工作,为本月通航创造条件。常州内河水运通江达海的“最后一公里”将被打通。
未来,德胜河最大可通行1000吨级的船舶,相当于货运火车20节车厢的运量。根据规划,2025年,德胜河船舶货运量能达到5200万吨。
2023年
常州省、市重大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新增入库重大项目超120个,其中超100亿元或10亿美元项目2个。
2024年
我市将继续聚焦新能源、合成生物、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强化链式招商、科技招商、基金招商,全力引进一批补链强链、爆发力强的科技项目。全年招引100亿元或10亿美元以上项目4个、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
万亿之城再出发
说到底是人的“再出发”
2024,让我们
拧成一股绳、一起向未来!
(来源:常州广播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