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华社年度照片·飞阅中国

2024年01月06日 09:06:56 | 来源:新华社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点击观看视频↑↑↑

↑2023年1月6日,动车组列车停靠在贵阳北动车所内(无人机照片)。1月7日,2023年春运启动。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2023年1月16日在新疆境内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拍摄的阿勒泰至乌鲁木齐的高速公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2023年1月27日在黄河济南泺口段拍摄的淌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2023年2月1日拍摄的辽宁盘锦辽河口湿地“冰脉”(无人机照片)。海水在潮汐作用下涌入辽河口湿地的潮沟,并凝结成冰,从高空看去,宛若蜿蜒曲折、形态各异的“冰脉”。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2023年2月2日在贵州省遵义市拍摄的夜幕下的大发渠特大桥(无人机全景照片)。大发渠特大桥全长1427米、主跨410米、桥宽33米,是仁遵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之一。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3年2月9日拍摄的建设中的果勒3C井(无人机照片)。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的果勒3C井于3月9日顺利完钻,以9396米井深刷新亚洲陆上最深油气水平井纪录。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2023年2月9日晚在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旁拍摄的彩虹集市(无人机照片)。2023年,重庆发布多条政策措施鼓励夜间消费,不断调整优化业态、改善消费环境,对多个特色夜市街区进行了提档升级,“夜经济”成为推动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新动力。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2023年2月12日,游客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冰雪节冰雪景区感受冰雪迷宫乐趣(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正 摄)

↑2023年2月23日晚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两河口镇云台荒村拍摄的风力发电机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郑家裕 摄)

↑2023年3月2日,推土机在福建省浦城县石陂镇申明村高标准农田改造工地上施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2023年3月13日,浙江杭州龙井村的茶农在采摘西湖龙井“明前茶”(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2023年3月26日,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在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落幕。这是比赛开始前的台盘村全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3年3月29日,在新疆尉犁县,棉农进行春播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郝昭 摄

↑2023年3月30日拍摄的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挖掘现场(无人机照片)。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2023年4月6日在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的官鹅沟森林公园鹅嫚沟景区拍摄的雪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刘辉 摄)

↑2023年4月13日,“复兴号”(上)和“澜沧号”动车组列车停靠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中老铁路磨憨站(无人机照片)。当日,中老铁路开行国际旅客列车,昆明至万象间可实现乘火车当日通达。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2023年4月19日在四川成都拍摄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主体育场及主火炬(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2023年4月22日在四川稻城县拍摄的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无人机照片)。据中国科学院消息,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9月27日通过工艺测试,该望远镜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的标志性设备之一,将为我国太阳物理和空间天气研究提供高质量观测数据。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2023年4月28日拍摄的天津中海环宇城购物中心楼顶滑板公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2023年4月29日,游客在贵州省黔西市化屋露营基地“天空之镜”景点休闲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范晖 摄)

↑2023年5月13日,在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相如镇油房沟村嘉陵江段,成群结队的水牛渡江(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周修建摄)

↑2023年5月23日在海拔8400米左右高空拍摄的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2023年5月25日拍摄的贵阳市开阳县南江蔬菜良种繁育中心育苗大棚夜间补光场景(无人机照片)。补光更有利于种苗生长,缩短育苗周期。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2023年5月27日,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西连镇,徐闻国桥深海养殖有限公司的金鲳鱼深海网箱整齐排列(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2023年5月30日,俯瞰驶向深海考古的潜水器——“深海勇士”号(无人机照片)。中国文物工作者搭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将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布放在海底,标志着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第一阶段考古调查工作正式启动,我国深海考古的新篇章由此开启。新华社发(黎多江 摄)

↑2023年6月2日拍摄的雄安站(无人机照片)。雄安站位于雄安新区昝岗片区,是雄安新区开工建设的第一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2023年6月6日,由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出坞,标志着国产大型邮轮项目全面转入码头系泊调试阶段(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2023年6月8日拍摄的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萧王庙街道滕头村民居(无人机照片)。2003年6月,浙江省委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年来,“千万工程”久久为功、扎实推进,造就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成效显著、影响深远。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2023年6月8日拍摄的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境内的察尔汗盐湖景色(无人机照片)。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盐湖,也是我国重要的钾肥生产基地和盐湖产业基地,有“无机盐宝库”之称。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2023年6月8日,“一航津安1”号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将E23管节和最终接头浮运至安装现场(无人机照片)。6月11日凌晨,世界最长最宽的钢壳沉管隧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管节最终接头合龙,32个8万吨级的管节和最终接头犹如海底巨龙横卧珠江口,为这条全长24公里、集“隧、岛、桥、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级跨海集群工程打通关键环节。新华社发

↑2023年6月13日,市民在南京市建邺区一处建筑内设置的微型体育场内运动(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2023年6月14日,在广东省江门开平市,位于地下700米的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呈现巨大的球形结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2023年6月28日,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北部海域顺利完成吊装(无人机照片)。这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深远海海上风电施工等全产业链实现整体提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2023年6月30日拍摄的浙江杭甬复线宁波一期滨海互通上跨金塘大桥架梁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当日,在杭甬复线宁波一期滨海互通施工现场,滨海互通继主线和F匝道两次上跨之后,第三次成功跨越金塘大桥。新华社发(姚峰摄)

↑2023年6月30日,新疆军区某合成团官兵高擎党旗在海拔5400米的喀喇昆仑高原巡逻(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周凯威 摄)

↑2023年7月5日,河北省滦平县火斗山镇大店子村的民间艺人在表演“抡花”(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2023年7月6日在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兔子湖周边拍摄的雪山(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2023年7月7日,汽车整齐排列在天津港海嘉滚装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2023年8月7日拍摄的第七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举办地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2023年8月21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顾高镇申俞村农民在采收芡实(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汤德宏 摄)

↑2023年8月29日在山西省偏关县拍摄的晨曦下的黄河老牛湾,长城和黄河在此“握手”(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2023年8月31日,一列动车组在晨曦中经过位于贵州省独山县郊外的贵南高铁银坡河特大桥(无人机照片)。2023年,贵南高铁实现全线贯通运营,我国西南和华南地区新增一条交通大动脉,黔桂两地间交通出行更加便捷、西南与华南地区联系将更加紧密。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2023年9月6日拍摄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滴水湖(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2023年9月7日在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N39°沙漠旅游景区拍摄的沙漠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2023年9月14日在新疆境内的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库木库里沙漠拍摄的一群野牦牛(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郝昭 摄

↑2023年9月16日,鱼群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黑沿子镇“渔光一体”现代渔业产业园鱼塘内觅食(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2023年9月17日在云南省普洱市拍摄的被山林与茶园环绕的景迈山翁基古寨一景(无人机照片)。9月17日,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项目在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2023年9月19日,一列运行试验车组驶过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大桥(无人机照片)。9月28日,中国首条时速350公里跨海高铁——福厦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2023年10月8日,船舶行驶在长江三峡西陵峡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水域(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郑家裕 摄)

↑2023年11月12日,在山东省青岛市栈桥回澜阁前,新人参加集体婚礼(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海滨 摄)

↑2023年11月15日拍摄的中国石化“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无人机照片)。中国石化11月15日宣布,公司部署在塔里木盆地的中国石化“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日产原油200吨,天然气5万立方米。该井完钻井深达9432米,刷新亚洲最深井斜深和超深层钻井水平位移两项纪录。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统筹:鱼澜 王庆钦 孟涛 刘金海 曲振东 成鹏

  编辑:林繁晶 王诺张可任 张豪夫马宁 施思思 冯为民 张曼怡 尹栋逊 徐嘉懿

  视频:张铖

  视觉设计:张子彧

  技术:王飞 李泽魁 赵琬迎 刘颖旭密雅琪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