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容万物!江苏女孩将果核雕成国礼

2024年01月04日 09:50:01 | 来源:我苏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核雕,是我国传统的微型雕刻艺术。“刀锋游走处,入核如有神。” 一枚本该废弃的小小橄榄核,经雕刻师手中刻刀数以千万次地磨、划、铲、挫,凿、挫,最终幻化蝶变。无论是人物、花鸟,还是山水园林,这些形象都可以被浓缩于方寸之间,灵动精巧,各具情态。

朱蒙佳出生于苏州吴中区光福镇,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光福核雕的发源地。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朱蒙佳一直对核雕技艺心生向往,大学毕业后,她选择留在家乡拜师学艺,成为了一名核雕手艺人。

近10年的时间,她不断探索核雕的可能性,坚持手工雕刻与题材创新,制作了一系列记录时代故事的核雕作品,让古老的非遗走进生活,变得更有温度。她的作品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奖,还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宾。一起来看她的故事~

↓戳视频看“90后核雕女孩”的故事↓

芥子纳须弥,核雕藏大千。核雕匠人们的一双巧手,让平平无奇的橄榄核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这种神奇的“魔法”对自小热爱艺术的朱蒙佳来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可拜师学艺之后,师父却并未直接教她雕刻技艺,而是先熟悉雕刻工具。

雕刻桌上,长长短短的刻刀整齐排开,足有十多把。泛着金属光泽的刻刀头看似“相貌”无异,却有着平口、圆口、尖头等差别,每一把都对应着不同的雕刻工艺。光是磨刀,朱蒙佳就训练了半个多月。这不仅是熟悉工具用法,也在锻炼她的心性,毕竟,对于只能在核壁3-5厘米范围内施展技艺的核雕师来说,耐性是必不可少的特质。

传统的光福核雕,题材多为花鸟鱼虫,山水园林,民俗传说。作为90后,朱蒙佳在雕刻技法逐渐纯熟后,开始尝试将当下的故事融入到创作中,为核雕作品注入“独特灵魂“。在她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白衣天使的英勇无畏,见证运河治理后的勃勃生机,感受中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奋进精神。朱蒙佳说,她希望将打动自己的故事与个人当下的感悟思考,用核雕这样的艺术形式记录、传播,让作品更具时代特色与个人特质。

朱蒙佳的坚持得到了业界的认可,这些年,她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奖,作品《启航新时代》还被共青团中央的国际联络部收入,作为国礼赠送外宾。

对于传统非遗而言,焕活生命力,离不开年轻人的关注。作为核雕手艺的年轻传承者,朱蒙佳一直在尝试,通过作品形式与题材的创新,吸引更多的年轻目光。

年轻人喜欢可爱萌态的形象,她便为传统的十二生肖设计出Q版形象,并借助烫染工艺,为小动物们“点睛”,使它们更加灵动可爱。年轻人买不起价值上千上万的核雕艺术品,她便设计了许多轻量,小巧,单价较为便宜的核雕文创产品,如手机链,钥匙扣等等。这些贴近生活,形象可爱,价格友好的作品,吸引了大量年轻受众。除此之外,朱蒙佳还坚持走进校园、社区,进行核雕技艺的公益推广,这些年的辐射人群达到上万人,有不少人因此开启了与核雕艺术的缘分。

朱蒙佳说,这些年,年轻人对于核雕的关注度逐渐提升,自己的客户群,有六成都是年轻人。不少年轻的客户还会在聊天中提出“天马行空”的设想,这也为朱蒙佳的创作带来新的启发,促使她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达成一种“双向奔赴”。

在朱蒙佳看来,传统与创新从来都不是一对矛盾,正如过去的核雕师用技艺呈现当时的山水景致,民俗传说,年轻的核雕师也是在记录当下的时代故事,潮流变迁。虽相隔数百年,但无论过去与现在,手艺人都是在用自己的观察、思考与纯熟的技艺,雕琢美丽,满足世人的审美和实用需求,同时,也用世人的需要与关注去反哺技艺的发展,使其代代相传,长盛不衰,愈发璀璨。

江苏新闻广播出品

采访:王爽、范志凯

摄像:范志凯

剪辑:范志凯、王爽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