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创新实施“彭城四好”工程

2024年01月02日 11:01:44 | 来源:中国徐州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江苏省区域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暨徐州市“彭城四好”育人行动展示活动日前在徐举行,来自国内的专家与省内其他地市学校的校长、教师代表在听取徐州教育部门的相关报告,深入徐州城乡部分中小学校观摩后深受启发,赞叹徐州创新实施“彭城四好”工程是对“优质均衡”高站位的理解和高水平实践,构建出“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区域教育体系。

  近年来,徐州教育部门围绕构建基础教育高质量育人体系,大力实施“彭城好课堂”“彭城好老师”“彭城好爸妈”“彭城好学子”等“彭城四好”工程,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改革路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攀升,教育格局面貌显著优化,人民群众满意度迅速提高。

  打造“彭城好课堂” 建强育人阵地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多年来,徐州实施“彭城好课堂”建设工程,持续完善符合时代要求的“好课堂”标准,引导教师把精力和心血倾注在课堂上,向45分钟要质量。

  2013年,徐州区域推进的“学讲计划”开启了课堂教学改革帷幕。

  “‘学讲计划’即‘学进去 讲出来’教学方式改革行动计划。”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高青介绍,这一改革以“行为改进”为核心,在全市城乡1400余所学校2.5万个班级整体推进,直指课改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转变”问题,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形成新的教学规范,改变了师生关系和课堂生态。

  2018年以后,“学讲计划”在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尊重不同区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让课改新要素自主、深度地介入和发酵,成为新的发力点和增长点,从而构建目标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行动更具个性的区域课改体系,进入到“学讲”2.0时代,实现课改迭代升级,从“怎么学”到“学什么”,明确了素养导向;从“有任务”到“有办法”,提升了工具意识;从“在学习”到“真学习”,强化了思维发展;从“整体推”到“个性化”,创新了改革机制等。

  进入新阶段,徐州将“学习工具”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强调用丰富多样的“工具”匹配学习任务,让教学改革与工具共生,走向更加开放、有效。其中,信息技术的深度介入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重要支撑。2023年2月,云龙区的“云码”“云学”作为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走上了首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受到高度好评。

  “更深入的改革最终还要回到自主、个性与创新。”高青介绍,此阶段徐州开始构建更具活力、更富效率的课改新机制。如构建市—县—校三级教研体系;市、县两级教研机构牵头实施全员教研能力提升行动,构筑起县域教研能力建设的“四梁八柱”,强化了教研支撑;项目引领,各区域选择制约课改升级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集体攻关,覆盖所有学校。仅近4年,徐州就先后立项了十余个区域整体推进的国家级、省级课改实验项目和课程基地。

  持续10年市域整体实施的“学讲计划”,聚焦教学方式变革,深度改善了区域教育生态,实现中观层面课改重大突破,提升了育人质量,促进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学进去讲出来: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徐州样本》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塑造“彭城好老师” 夯实课改保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多年来,徐州实施“彭城好老师”塑造工程,破除教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我们认真落实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要求,突出爱岗敬业核心要素,开展教育引导、激励弘扬、规范约束、监察监督、评价考核、处理惩治全方位师德师风建设。”市教育局教工处处长李进强介绍。

  全市教育系统每年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创新评选“彭城恩师”“优秀女教师”“模范教职工”等师德模范,累计评选“学生心中的恩师”7461人,遴选“彭城恩师”883人,为广大教师树立了身边的榜样、学习的楷模。同时,建立健全社会、学校、同行、家长和学生“五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定期通报师德师风警示案例,及时发布师德师风预警提醒。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综合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向专业发展,徐州强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近年来,徐州健全教师招聘补充长效机制,建立了校园招聘、面向社会公开教师招聘、骨干教师招聘及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多层次、立体化招聘体系,配齐配强教师队伍。教师学历结构不断优化,小学教师本科率89.34%、初中教师本科率96.40%、普通高中教师研究生率16.94%,分别比2017年提高22.84%、10.3%、6.34%。

  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名优骨干教师培养。徐州坚持“政策、目标、问题、需求”导向,全域开展以“三新四行动”为引领的业务研修、以贯彻新课程方案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以专业成长为导向的梯队递进教师培养与评审活动。深化教师职称评聘改革,突出立德树人导向,强化教育教学实绩,引导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全市现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4人、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15人、苏教名家17人、教授级高级教师169人、特级教师186人、“三师工程”教师995人。

  紧跟国际课程改革步伐,聚焦课程改革,增强教师课程建设能力。徐州鼓励引导各学校完善课程顶层设计,大力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全市课程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不断攀升。截至目前,全市中小学建设省级课程项目165个,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42个。2022年,全省课程项目建设推进会在徐州召开,徐州课程项目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

  把握好新时代教育的新使命,坚持教育自信,培养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徐州结合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形成推进“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创新举措,推动教师全面可持续发展。“建设过程中,徐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发展机构、各建设学校以及在徐师范院校强化‘四位一体’协同配合,以师德建设为引领,以专业发展为重点,以提高育人水平为目标,初步形成了‘党建+团队建设,师德+专业成长,发展+城乡联动’的建设实施路径,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李进强介绍。

  成就“彭城好爸妈” 优化共育生态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2022年,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地实施,家庭教育从传统意义上的“家事”上升为有法可依的“国事”。

  “家庭教育是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增长点。2019年,徐州加入由中国关工委领导的全国‘家校社共育’实践区,‘彭城好爸妈’成长工程适时创新启动。2021年,全域启动新教育实验,融合新教育理念,促进了工程的迭代升级。”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王学伦介绍。

家长们领取“彭城好爸妈”课程结业证书,今后就可持证“上岗”

  近年来,徐州搭建“家校社共育”实践区建设,确立了“党委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主抓,社会力量支持,学校组织实施,专家团队引领,家长全员参与”的工作体系。

  市教育部门以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中心,建立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及考核评价体系。全市中小学全部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全员参加学习培训;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家庭教育工作网络,通过落实家庭教育管理网络化、指导专业化、课程体系化、推进协作化等系列举措,开创了家校共育新格局。

  据了解,全市建成1个市级、11个县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专家学者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全市20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全部成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实现市、县、校三级家长学校和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全覆盖;依托高校资源,培训家庭教育指导教师2058人,选聘120位市级首席家庭教育指导教师,为中小学(幼儿园)配齐配足专、兼职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并将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纳入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联合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汉风号”App自主开发“彭城好爸妈”大课堂频道,目前上线课程160节、注册家长突破120万、累计播放量超过300万次、40余万名家长完成学习,在全国率先“持证上岗”。

  同时,徐州加入华东师范大学现代家庭教育发展联盟试验区,联合市妇联建立“协同育人——推动徐州家校社共育”机制,联合公安、民政、司法、关工委等部门共建家庭教育指导站,促进了家庭教育的协作化开展。

  “徐州实施‘彭城好爸妈’成长工程,实现家庭教育从自发组织、自由发展,到整体布局、科学指引、统筹推进的快速转变,家校共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王学伦说。

  培育“彭城好学子” 培养时代新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关于教育的最根本问题。“‘彭城好学子’培育工程,是徐州从育人目标层面对这个问题进行的区域回应和具体实践。”市教育局副局长吴启龙表示,徐州在与时俱进地探索“彭城好学子”培育工程的自身体系设计与实践路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把正方向,打好底色,厚实基础”的培养机制。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市教育部门从挖掘整合徐州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红色资源和高校智力资源,着重打造“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育人”品牌,在加强“彭城好学子”的品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

中小学校开展进法院体验活动,强化学生遵法守法意识。

  徐州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在徐高校与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协同的思政教育“四大联盟”;在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中心”;授牌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基地”,建立结对帮扶县区中小学长效机制;打造“乡土润心·思政铸魂”城乡一体化育人品牌等,全市思政教育持续走深走实,先后两次在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特色”和“底色”,都是学生面向未来所必备的素养。本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育人初心,近年来,徐州着重加强了“五育”中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与生命塑造息息相关的学科育人实践探索,全面促进育人转型。

  建成全省唯一的“普通高中武术文化课程基地”,柳新实验小学的 “小小呼啦圈”,棠张中学的特色女子排球,睢宁县骑路小学的花样跳绳,少华街小学、星源小学被称为“乒乓冠军的摇篮”,校园轮滑“云兴模式”辐射全国……目前,全市形成了“县域有名片,校校有特色”的体育样态,涌现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体育样本。

  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组织举行中小学合唱艺术节、中小学生创意美术双年展;实施“音美扶智”工程,补齐农村地区艺术教育短板等,徐州把美育贯穿到基础教育阶段全过程,逐步完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审美体验+专项兴趣/特长”的艺术培养模式,着力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

各学校的特色课程丰富了学生们的精神世界

  同时,市委市政府印发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编制中小学生劳动任务建议清单,引导教师以“项目化学习”“问题化学习”的方式实施劳动课程创新性劳动教育,育人效果突出;开展“润心”行动,着力提升心育课程实施能力,创新开展新生命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新时代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市教育部门多维分层,精准发力,赋能学生全面发展,积极破解社会、家庭、学生对教育需求的差异性问题。

  一方面,徐州紧跟国家战略部署,大力实施中小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创造性地组建了“淮海少年科学院”,采取初高中贯通、大中学联动培养方式,发现和培育国家亟需的创新后备人才。

  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大市教育局统筹协调职能,对留守儿童、特殊家庭儿童、迷途少年等新的特殊需求群体进行精准帮扶。其中,实施“一表五清两制”个性化关爱行动,让童年不留白;开展不良行为学生教育矫治,帮迷途少年回家等做法是徐州的原创行动,受到各界的高度赞扬。

  “彭城好学子”培育工程以学生成长为宗旨,与“彭城好课堂”“彭城好教师”“彭城好爸妈”三大行动一起,构成“四位一体”联动共生的区域教育良性循环生态系统。“彭城好学子”作为这个体系中的核心愿景,与其他三项行动一起,合力助推每一个生命的高质量生长。

  今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标志基础教育进入全面促进内涵发展、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

  对此,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石启红表示,将以此次省区域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会议在徐州召开为契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部署,学习借鉴兄弟城市课改经验,持续深化资源供给、课程教学、综合评价等关键环节改革,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深刻变化,构建完善基础教育高质量育人体系,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