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宿迁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水运宿迁”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的意见》有关要求,重点围绕六大类19项任务,细化落实宿迁水运具体发展目标和发展举措,充分发挥宿迁水运优势,为推进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和长三角北翼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提供指引。
《意见》确定,将充分发挥宿迁水运资源丰富的特色优势,进一步推动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运输结构调整,实现宿迁水运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基本建成“东部出海、区域成网、县市达标、内联外畅”的高等级航道网络,二级航道里程达到110.16公里,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245.15公里,港口年吞吐量达到3300万吨,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35万标箱;到2030年,二级航道里程达到224.36公里,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290.15公里,港口年吞吐量达到5000万吨,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60万标箱,地区性重要港口地位不断提升,打造“淮河水运中心、运河航运枢纽”;到2035年,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436.95公里;港口年吞吐量达到7500万吨,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100万标箱,全面建成以京杭运河、宿连航道为主轴的高等级航道网络,千吨级以上航道高效覆盖各县级节点。
《意见》指出,要通过推进干线航道联网提质、船闸节点建设、支线航道通港达园、高等级航道沿线港口码头泊位建设,打造一流水运基础设施;通过优化集装箱运输网络、构建功能完备的多式联运体系,打造高效水运物流体系;通过推动运输船舶高效绿色转型提升、壮大航运市场主体,提升运输船舶现代化水平;通过强化港航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养护现代化水平、增强航运保障能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水运服务保障能力;通过加快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航运物流建设,提升水运智慧发展水平;通过打造绿色生态文化航道、加快绿色港口建设、强化“船港城”协同治理、集约高效利用岸线资源,提升水运绿色发展水平。
据了解,宿迁地区水网密布,全市水域面积233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7%,特别是随着宿连航道一期工程2024年建成通航,将形成宿迁内部成网、外部联通、通江达海的水运网络。
近年来,宿迁市交通运输部门紧扣《内河航运发展纲要》提出的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以及《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的提升内河港口专业化规模化水平、提升长三角港口群整体竞争力、推进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升水运创新智能化水平的要求,奋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扎实推进宿连航道工程、京杭运河综合整治工程等项目建设,不断优化运输服务,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聚焦改革创新,推动港航绿色智能化发展,为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贡献了宿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