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有“数”】数据透视江苏改革开放45周年:逐年下降的原煤消耗折射绿色发展鲜明底色

2023年12月25日 19:49:49 | 来源:我苏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今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即日起,江苏新闻广播推出《发展有“数”》系列短音频,透过一个个具体的数字,梳理、总结、挖掘、展示改革开放45年来江苏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江苏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描绘了一副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美好画卷。

964万吨:逐年下降的原煤消耗

964万吨”是2022年一年江苏原煤的使用量。而在1978年,这个数字是“1707万吨。打开江苏改革开放以来亮眼的成绩单,你会发现这是为数不多逐年下降的数据。下降743万吨,相当于一年减少了1300多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升反降的原煤消耗量背后折射出江苏绿色经济发展的鲜明底色。近些年,江苏能源结构日益多元化”“绿色化,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异军突起,发电总装机容量目前已突破5000万千瓦。不仅如此,江苏还大力整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积极发展低碳绿色产业,截至2022年底,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49家、绿色工业园区20家。江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因此比十年前下降46.6%

不断走低的原煤消耗更给我们普通人带来了肉眼可见的好处。据统计,2022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41微克/立方米。碳排放的降低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让碧水蓝天再次成为江苏人生活中可以随时享受到的日常。

“36652万人”与“159936万吨”:解锁人货畅行密码

159936万吨”是2022年江苏完成的公路货运量,“36652万人”是2022年江苏公路客运总量。人货的成绩单的背后,是改革开放45年来江苏公路事业的沧桑巨变。

行路难曾经困扰着江苏,尤其是在农村地区。1979年,江苏全省农村公路大多处于自然状态,有多达252个乡镇不通公路。一些老货车司机回忆,那些年最怕跑的线路就是要经过农村和乡镇,同样的距离因为糟糕的路况,除了人高度紧张外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45载砥砺前行,在全省公路人的共同努力下,如今江苏村镇的交通道路早已旧貌换新颜。仅2022年,江苏全省就新改建农村公路2950公里,全省农村公路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列全国各省区第一。与此同时,“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深入推进,农民群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农村道路的日益完善,成了乡村振兴的“幸福快车道”,江苏在全国率先完成交通强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试点任务并报交通运输部验收,农村公路实现了与产业、生态、文化的协同发展。人通行、货通畅,通往幸福的阳光大道更加宽广。

32.4亿吨:“水运江苏”活力迸发

“32.4亿吨,这是江苏2022年一年的港口货物吞吐量,是1978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的近32倍。从曾经落后的装卸码头,到如今的集装卸、仓储、贸易、加工、物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枢纽,江苏正从港口大省加快向港口强省迈进。

港口兴,则经济兴。港口承担了我国超过90%的外贸货物运输量,港口吞吐量被公认为是重要的经济先行指标之一。江苏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运资源,是全国唯一兼有江港、海港和河港的省份。在江苏,沿江沿海深水港口“雁阵齐飞”,江苏港口的综合通过能力、万吨级以上泊位数、货物吞吐量、2亿吨大港数多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逐渐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带动作用的主引擎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主通道。

当前,绿色化、数字化程度已成为衡量港口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未来,江苏将全面推进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港口重点生产作业环节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推动港口企业构建清洁低碳的港口能源体系、加大节能低碳技术和产品应用,逐步开展“近零碳”港口建设,为交通强国和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贡献江苏力量!

突破4500公里:“轨道上的江苏”疾驰而来

4500公里是江苏铁路总里程。江苏铁路修建历史悠久,1905年,清朝光绪年间修建的沪宁铁路是江苏省第一条铁路。随着今年928号沪宁沿江高铁的正式通车,江苏铁路总里程已突破450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已经突破2500公里,高铁已覆盖70%以上的县级以上节点,13个设区市市市通动车。

江苏铁路建设水平稳居全国前列,也为全省经济持续回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改革开放45年以来,铁路 年货运量从1978年的2752万吨增长到2022年的8411万吨;客运量方面,1978年每天有7万5千多人乘火车,2022年每天坐火车的则已超过31万人次。如果将上述数据细分,其中还包括我省快递业务量、中欧班列货运量、跨省旅游人数的日益增长,这些数据无一反映出江苏经济发展的韧性、活力与潜力。

今天,“轨道上的江苏”主骨架基本形成,老百姓出行越来越便捷。到2035年,高快速铁路将达到5000公里以上,形成“南京至设区市城市1.5小时高铁圈”,全面建成“轨道上的2小时江苏”。越织越密的高铁网,彰显“交通强省”智慧与担当,也必将擘画出更美好的“诗和远方”。

1.06亿:手机背后的数字经济新蓝海

“1.06亿2022年底江苏省移动电话用户的总数。按照全省8515万常驻人口计算,相当于每人平均拥有1.24部手机。从上世纪90年代漂洋过海的奢侈品到如今人手必备的生活必需品,手机成了时代变迁的重要标志。从上网、就医、出行到购物、听歌、刷剧……今天的手机在方寸之间就能投射出现代生活的丰富多彩,记录下全面小康的缤纷轨迹。

在新一代5G通信技术的加持下,手机也为江苏串联起一片方兴未艾的数字经济新蓝海。得益于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江苏的电商平台、网络直播、远程医疗、数字支付、智慧交通、智慧工厂等数字经济新业态也得到迅猛发展。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正式突破5万亿元大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1%。数字经济正日益成为江苏发展的新引擎。

展望未来,随着第六代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一部小小的手机还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精彩,值得期待!

791.54万人次:提振入境旅游、展示江苏美好

791.54万人次是2012年江苏接待海外旅游者的数量,也是截至目前,统计年鉴中人数最多的一年。近年来,受新冠疫情等方方面面的影响,这个数字不免有起伏,但各方向世界展示江苏、推介江苏的步伐一直没有停过。2018年起,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一直在举办“Go Jiangsu”海外社交媒体外籍粉丝线下行活动,通过参观、体验、交流,,迄今已在全球朋友圈各地举办了二十多场;2023年,江苏还特别发布了十大入境游精品线路,从秀美江南到滩涂风光、从运河柔波到开阔海岸,串联起江苏大地的不同风光,邀国际友人沉浸式打卡,全方位体验各个城市的独特性格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入境旅游向来为各国普遍重视,不仅仅因为它能够创造外汇、形成风景的“出口”,还因为它对于塑造国家形象、地方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构建良好的地方形象,对于提升影响力、促进多方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而“百闻不如一见”,把国外游客带到江苏是塑造江苏立体形象的有力手段之一。面对回温的旅游市场,江苏也正以更有力的宣传扩大入境游客基数,切实从语言、交通、支付等多方面提升入境游体验,让更多外国友人了解江苏、爱上江苏。

(江苏新闻广播记者/丁凤云、窦涛、顾朝昀、彭迪帆、缪鹏程 编辑/黄磊)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