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旅头条|“江南水乡·斗米尺布”文物主题游径,一幅“日用而不觉”的千里江山图

2023年12月25日 15:12:41 | 来源:水韵江苏 有你会更美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图片

一处遗址,一间老义庄,一组建筑群……这些地标,往往记录着城市乡村千百年的沧桑变幻。文物主题游径是以不可移动文物为主干,以特定主题为主线,有机关联、串珠成链,集中展示专题历史文化的文化遗产旅游线路。按照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江苏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并于近日全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作为区域性文物主题游径建设代表介绍了“江南水乡·斗米尺布”文物主题游径规划情况。

图片

图片

温饱二字,是生存的基础。耕织传家,则是维系中华农耕文明运转的生命线。由此观之,斗米尺布,奠定了江南文化的物质基础,塑造了江南水乡的人文景观,堪称走近江南、理解江南的一把钥匙。近二百余年来,江南地区的水陆交通、市镇布局都紧扣当地农产的运输和管理需求,大量关联遗存成为文物实证,涵盖了民居、商馆、义庄、码头、官舍、学校、工厂等各环节各领域。

图片

仓廪实而知礼节,富庶稳定的物质生活孕育了发达的精神文明,由此生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观,“一粥一饭,半丝半缕”的勤俭观,“晴耕雨读,诗书传家”的文化观,“乐善好施,博施济众”的慈善观,“筚路蓝缕,白手兴家”的实业观,无一不与耕织传统高度相关。“斗米尺布”成为一种文化烙印,塑造着我们熟悉而亲近的“江南”。

江苏以环太湖地区(尤其是太湖以东水乡地带)为核心,开展“江南水乡·斗米尺布”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初步纳入42处文物点、8处备选点(其中11处国保、7处省保)等资源,构筑“苏湖一熟天下足”“绣云织霞机杼声”“晴耕雨读修文业”“贻谷高义传千秋”“农桑锡纺工商兴”“春雷阵阵满地红”等六大文物主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下一步,江苏将依托“江南水乡”总体IP,围绕“斗米尺布”主题细化深耕、做好试点,在主题框架下做好文物价值阐释,展现具有强代入感和体验感的真实故事,打造具备认可度、突出代表文化内涵的品牌符号,以多元手段激发游径热度。同时加强对游径周边相关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串联,提升文物主题游径的开发潜力,设计多级协调联动的主题符号,创新宣传推广方式,打造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让“斗米尺布”的江南智慧,“日用而不觉”、滋养美好生活。

图片

“斗米尺布”视觉系统设计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