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示范引领节地再出发 无锡奋力打造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城市

2023年12月21日 16:42:30 | 来源:无锡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土生万物,寸土寸金。今年8月15日,省自然资源厅与无锡市政府签署厅市共建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城市合作协议,标志着无锡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工作迈上新台阶,迎来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当前,无锡正紧紧锚定建设“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城市”目标,以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富有开拓性的创新试点,着力在空间治理转型、耕地恢复提优、低效用地整治、资源高效配置四个方面打造节地示范,加快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性政策和无锡经验,为全省乃至全国深化节约集约改革创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更加鲜活的基层样本。

  惜地如金 无锡从未停止探索

  “无锡历来是全省改革的‘试验田’,是自然资源管理改革出经验的地方,国土资源‘四全’服务模式的首创地,节约集约用地等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这是厅市合作签约会上,省自然资源厅对无锡工作的褒奖与肯定。

  作为节地优等生的无锡,缘何在节约集约工作上继续自我加压?

  无锡的这种坚持,既是现实所需,更是发展所需。据介绍,从早期的“三集中”,到后来的节约集约“双提升”,再到“十四五”推进自然资源要素配置改革,无锡从未停止过对节约集约的探索。众所周知,无锡人多地少,扣除太湖水域等资源后,全市土地面积不足3600平方公里。总盘子就这么大,一边是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迫切需要,一边是开发用地受限,农业生态等多道红线不容侵犯,深化节约集约是必由之路。

  正是因为这样,2021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动谋划推进自然资源要素配置改革,系统架构以“五调三退”为核心的综合改革体系,推动空间大腾挪、土地大盘活,两年来完成土地整治1.4万亩,更新产业用地5.1万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3.7万亩,以约1.7万亩的新增用地保障了约7.5万亩的用地需求,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较2020年下降了10.35%。

  但尽管做了很多努力,这些年我市依然面临空间布局碎片化、耕地恢复压力大、低效用地退出难、资源调配需求增多等现实问题。此外,节约集约工作发展到今天,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总体呈现“三个转变”:从以“资源利用”为主向“全链治理”转变,从聚焦土地的“单向治理”向多要素的“系统治理”转变,从“政府主导”向“有为政府+有效市场”转变。无锡亟需以系统化思维,打通规划管控、用途管制、计划调节、土地整治、资源配置、权益实现等多种政策工具,来实现资源保护利用等多目标平衡。

  为此,在省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市确立了建设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城市的目标,并按照“小切口、实战化”的思路,提出四方面23项重点任务举措,开启了深化节地改革的新探索。

  改革破题 力求蹚出一条新路

  如何打造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城市?无锡聚焦拟重点探索的方向,提出了“四个示范”目标。比如:在共建空间治理转型示范方面,提出要保障产业用地规模不少于60万亩,产业用地园区集聚度较“十三五”末提升25%以上;保障近期乡村建设用地8.45万亩左右,远期乡村建设空间控制在11.5万亩左右,城乡用地结构更合理、布局更优化。在共建耕地恢复提优示范方面,提出到2025年,全市要恢复耕地不少于6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3万亩、改造提升9万亩,千亩以上连片耕地占总耕地面积不少于30%。在共建低效用地整治示范方面,提出到2025年前,全市完成产业用地更新9万亩,通过整备推出“连片净地”先行示范区域总面积不低于9000亩,全市建设先行示范“工业上楼”项目产业载体总建筑面积不低于400万平方米。在共建资源高效配置示范方面,形成具有地方辨识度的节约集约制度创新成果,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水平保持全省领先,新上工业项目亩均税收和平均容积率较“十三五”末有明显提升、争创全省前列。这些目标要实现不容易,但这是无锡的决心,每一项都是实笃笃的承诺。

  为助力无锡做好探索,省自然资源厅还为我市量身定制了一张“赋能清单”,11个方面的支持事项直面无锡资源保护利用的痛点难点,为地方破题打开了“一扇窗”。

  例如,针对耕地保护恢复难题,支持我市率先探索耕地补充恢复与连片整治提优路径,在“自主平衡、总体稳定、先补后调”的前提下,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式,促“小田并大田”“农田变良田”;针对低效退出连片改造等难题,支持我市进一步完善存量用地盘活利用政策,优化零星地归整利用、连片归宗开发等政策;针对资源要素调配难题,指导我市试点探索资源要素统筹调配机制,促进要素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针对新产业新业态等发展需求,支持我市深化“市控+区配”等制度改革,试点实施同宗地功能混合和分层设置复合利用等,满足功能复合、立体开发等多元化空间需求。

  基层实践 有激情更有思路办法

  谋定则动、谋定快动。我市各板块定计划、上项目,已积极开始探索实践。

  食为政要,粮稳天安。今年以来,无锡各市(县)区主动应对耕地保护的新形势新要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自主创新探索耕地保护的新做法。例如,江阴根据“耕地下山,林地上山”原则,积极开展耕地林地资源规划编制工作,计划通过实施耕地整治恢复,努力实现耕地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宜兴获批省级耕地有序恢复和集聚提升保护试点,将逐步推进耕地功能恢复、整治补充、质量提升、建设用地复垦及耕地生态优化等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实施不少于20个3000亩至5000亩规模的集聚提升项目,有序恢复补充耕地6万亩;惠山区已全面启动相关行动计划,统筹开展低效建设用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用地整治,预计到2025年可新增耕地1.27万亩,全面推进耕地集中连片建设,实现“小田”变“大田”。

  存量挖潜,赢得“满盘活”。步入新吴区东裕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一个充分体现产城融合理念的新型产业园正拔地而起。过去,这里原是旺庄街道的村级工业园区,入驻30多家租赁企业,地块综合容积率0.7,亩均税收仅5.5万元。为加快盘活低效用地,新吴区启动了该产业园项目,计划建设1栋19层的生产研发楼、1栋12层的综合楼和5栋高标准厂房等。整个园区建成后,预计亩均税收不低于107万元。

  去年以来,新吴区紧紧抓住全省产业园整治提升试点契机,开展新一轮产业园区改造提升工作,从规划设计、存量盘活、建设招引、管理服务等环节推动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通过拆迁腾退、开发建设、企业自改、政府包租等四种模式,进一步盘活利用存量资源,加速促进全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

  为稳妥有序推进“工业上楼”,今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了新型产业用地布局研究,进一步明确新型产业用地优先试行范围,同时积极指导各地深入推进产业园区城市设计、试点开展“工业上楼”项目。目前,已有东裕智能制造产业园、中欧低碳产业园集聚区、圣丰联智谷旺庄产业综合体、富安智造科创谷产业园、融腾智造园、硅基光电特色产业园等多个“工业上楼”项目在推进建设。项目建成后,将通过一个个高标准、高荷载、高品质的“摩天工厂”“空中厂房”,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