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毛茸茸”的小怪兽,专职陪读丨央视新闻

2023年12月21日 10:10:02 | 来源:央视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古代

  除了笔墨纸砚这些“文房四宝”

  书桌上还常常会出现另一个宝贝

  那就是“砚滴”

  三个看点 带你认识

  鎏金异兽衔杯铜砚滴

  1600多年前

  书桌上趴着一只长满羽毛的小怪兽

  眼前这只小怪兽

  诞生于1600多年前的东晋

△鎏金异兽衔杯铜砚滴 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虽然模样凶悍

  但它体形迷你,一手可握

  结实的背部和圆鼓鼓的肚子两侧

  还长着丰满的羽翼


△鎏金异兽衔杯铜砚滴 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长长的尾巴仿佛正在身后摇摆

  是只实打实的“毛茸茸”

  墨香四溢、铺满纸张的书桌

  是这只怪兽小憩的最佳场所


△鎏金异兽衔杯铜砚滴 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它叫砚滴(又称书滴)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具

  用于贮水

  并在研墨时向砚台内滴水

  《饮流斋说瓷》中有记载:“蟾滴、龟滴,由来已久……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则名曰砚滴。  

  可见砚滴的使用历史悠久

  外形一般被塑成小动物模样


△铜蹲狮形砚滴 故宫博物院藏

  它不仅实用性强

  是读书写字时的必备文具

  还是桌上可供赏玩的意趣小物

  是名副其实的桌宠

  巧用气压原理

  砚滴如何精确控制出水量?

  与同样储存研磨用水的水盂相比

  砚滴的储水量少

  且可以做到精准控制出水量

  避免在研墨过程中倒入的水过多


△辽青瓷飞鱼形水盂 辽宁省博物馆藏

  那么,“桌宠”砚滴具体该如何使用?

  详细指南来了↓↓

  砚滴背部的圆管与中空的腹部相通

  可由此注入清水

△鎏金异兽衔杯铜砚滴 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兽口处有一个隐蔽的小孔

  用手提起砚滴,稍稍倾斜

  水由此从胖胖小肚子流入耳杯中

△鎏金异兽衔杯铜砚滴 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当耳杯中的水量足够时

  用手指在怪兽背上的顶口轻轻一按

  兽口的水流就会立即停止

  再把耳杯中的水添入砚池即可

  这里的“一按一停”

  说明古人早已领会了

  物理学中的气压原理


△鎏金异兽衔杯铜砚滴 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一旦快速堵住背上的小孔

  器内水面上的大气压强

  与器外的大气压强不一致

  在压强差下,水便无法流出  

  《周易函书别集》中亦有记录:书滴,上下两孔,故可以泄水……若使塞其一孔,则一孔不泄。

  一起开启沉浸式学习

  古人还有哪些“书桌神器”?

  说起营造学习氛围

  古人是专业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除了最基本的笔墨纸砚外

  独具匠心的文房器物层出不穷


△清 钱慧安 百子图册之闹学 戳图看夫子常用哪些文具?

  把自己的书桌摆得满满当当

  才是开启沉浸式学习的第一步

  一起看看古人书桌上都有啥


△清乾隆粉彩花果御题墨诗六角瓷笔筒 南京博物院藏

  各式各样制作精美的笔筒

  是古代书案上的常设之物


△紫檀嵌百宝花鸟图笔筒 南京博物院藏

  竹、木、瓷、玉、紫砂

  各种材质的“铅笔盒”任君挑选


△留青阳文金城画百合花竹臂搁 上海博物馆藏

  防止手臂沾墨、辅助写字的

  臂搁也必须得备上

  把这款“防蹭神器”放在小臂下

  写作业时再也不用担心变成小黑手了


△南宋兔形玉镇 衢州市博物馆藏

  用来压纸、平整书卷的镇纸

  更是被做成了古琴、竹节、兔子等模样


△黄玉琴式镇纸 故宫博物院藏

  这些文具虽然只占书桌一隅

  却颇具巧思

  把它们从书包里往外一掏

  一定会在学堂上

  收获众多小朋友的艳羡目光

  既凶又萌的怪兽砚滴

  历经千年时光更迭

  透过它

  我们看到了古代文人独有的书斋意趣

  原来小小案头之上

  也可以大有乾坤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