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这个学校好啊,是县里为我们农村娃娃新盖的!”家住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的汪大爷提起自家小孙子就读的涟水县红日小学赞叹不已,“孩子平时吃住学都在学校,学习生活都有老师照顾,真是帮了我们这些老人的大忙了!”
涟水地处苏北腹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自古安东出才子”的美誉,是远近闻名的“教育之乡”。涟水户籍人口113万,每年约有30万人外出务工,近1.2万名留守儿童和930名困境儿童缺少家长照看,寄宿愿望非常强烈。 为解决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上学难、难上学问题,从2021年开始,涟水县探索“政府主导、教育实施、社会关爱、家校互动”的留守儿童寄宿管理模式,倾力打造“涟校连家”关爱工程,在全县范围内招收适龄儿童及有住宿需求的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儿童,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乡村教育振兴。
2022年,涟水县委县政府投资1.85亿元在高沟镇新建一所高标准现代化寄宿制小学——涟水县红日小学。目前,学校共有在校寄宿学生310人。据了解,“涟校连家”关爱工程已被淮安市政府列为“2024年度民生工程”,并在全市区县推广。
配优配强,打造“高质师资”
为保障留守困境儿童“好上学”,涟水县通过布局调整优先规划、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持续为“涟校连家”学校配备专业教师队伍,目前,学校配有专职教师89人,其中艺体类专职教师共11人,满足多种拓展性课程开设需要。
在涟水县红日小学,全国优秀教师、淮安市“533英才工程”骨干人才、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及县级骨干教师、首席教师、优秀教师等优质师资队伍为学生的学习成长保驾护航,学校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抓教师、学生、家长“三条主线”,围绕德智体美劳创设“五大课程”,开展“七彩党建”,打造“七彩课堂”,践行“七彩作业”,努力给孩子们创造阳光向上的学习环境和快乐温馨的生活空间。
“我们学校正积极探索具有江苏特色、涟水品质、‘红日’水平的寄宿制学校新模式,着力打造实验、示范的‘涟校连家’品牌学校,培养孩子们成长为品正、敏学、艺美、勇健、乐劳的阳光好少年!”涟水县红日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飞介绍说。
减负减压,施行“快乐教育”
“涟校连家”学校通过聚焦品质提升,在学习上辅导到位、生活上照顾到位、活动上组织到位,确保留守困境儿童“上好学”,充分保障学生在校生活舒心、学习安心,家长在外不用担心、满怀信心。
“我现在会做可乐鸡翅,还会用电饭煲制作蛋糕。放假时,我还做给爷爷奶奶吃了,他们都夸我厉害呢!”涟水县红日小学三年级的杨文静每当说到自己新学的本领,文静的她一点都不“文静”。她开心地说,每到周三下午,她都会参加学校的烹饪社团,学习各类菜品制作方法,了解更多美食文化。
除了烹饪,涟水县红日小学还有舞蹈、管乐、合唱、风筝、剪纸、阅读、书画、科创等社团,孩子们在学习之余,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参加活动,既可以学习本领、增长见识,又可以团结协作、增进友谊。
“淮安市中小学生实验能力大赛优秀组织奖”“淮安市中小学优秀课间操比赛二等奖”“县教育工作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县‘双减’工作先进集体”“县‘校站结合’先进集体”“县家长学校先进集体”“县第八届中小学艺术节优秀组织奖”“县小学生广播操比赛特等奖”“县小学生创意操比赛特等奖”纷至沓来;学校102人在素养大赛、教学设计、教学论文、主题征文等评比中获奖;学校的各类社团活动多次被省、市、县主流媒体报道……一份份捷报的背后,是涟水县红日小学秉持“向阳而生”的校训,以“做一个阳光的人”为办学理念,以“乐观向上、奋发有为”的校风、“乐教精业、润物无声”的教风、“乐学养慧、博学多彩”的学风,将“双减”工作落在实处,让孩子们全面发展、阳光生长的真实写照。
暖心暖情,构建“温馨校园”
为让每一名儿童都能在“爱的拥抱”下茁壮成长,涟水县还通过构筑留守儿童多元教育平台、社会关爱平台以及家校共育平台,凝聚社会合力,共同保障留守困境儿童“上学好”。
“同学们,你们假期在家时,谁陪伴你们的时间最多啊?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涟水县红日小学通过关注留守儿童生活、心理等方面问题,帮助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打开孩子的心扉,倾听他们的心声,解答他们的疑惑。据涟水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朱金峰介绍,涟水县红日小学多次开展“涟心1+N·我做你来评”“润心行动”等活动,培养留守儿童阳光心态,增强孩子们自立自强、乐观向上、懂得感恩的意识,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对于困难家庭儿童,涟水县红日小学通过帮困、帮教、帮学政策,免除学生住宿费,伙食费按实际费用收取,为留守儿童家庭办实事、献爱心,使他们感受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此外,涟水县红日小学还通过“代理妈妈”等形式,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的新路径新方法,每天安排专职生活老师指导学生的生活起居,培养学生自理能力,让留守儿童真切感受到关爱与温暖,帮助他们解决成长的烦恼。
学生茁壮成长,使得涟水“涟校连家”学校的美誉度、知名度和认可度不断攀升,目前,“涟校连家”关爱工程项目之一的涟水县红日小学已成为社会关注、家长信任、学生向往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