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地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对于有的农户来说,地窖不仅仅是存储农作物的地方,也存放着儿时的回忆。
12月8日上午,在宿豫区豫新街道闸北社区一处果园里,种植户李学义正在平整红薯窖。两个地窖长约两米、宽一米、深度0.7米,主要用来存放果园里刚丰收的红薯。
“冬天窖好盖好以后,温度不低于8℃、不超过12℃,这样有利于东西储存,不易烂掉。比如红薯,窖在里面后,一般可以保鲜到来年春天三月份。”种植户李学义介绍道。
李学义说,从父辈开始,家里就种植小麦、红薯、果树,往年每到秋冬季节,就会挖地窖,将收获的红薯、萝卜、大白菜等埋入地窖存储,那时候几乎家家都有地窖。
李学义回忆道:“那时候人可以进去,大人身型稍微小一点都可以下去,小孩就更好下去了。”
地窖的建造也有讲究,窖底四周要提前铺一层草木灰,窖顶用木棍搭棚,上面用保温材料覆盖,红薯之间要铺上细土保存鲜度,窖口还会用草捆进行遮挡保温。
李学义说:“用草捆成一个捆子,把捆子往门口一搁,温度高的时候,这捆草放在那挡一下就行,如果温度过低的情况下,零下七八度的时候,就把上面再敷上一层泥。”
冬天,地窖里的红薯、萝卜等既安全又保鲜,一直到第二年春天都不会变质。现如今,仓库、冷库等更加现代化的存储设施,能更好地“收藏”食物,但李学义每年还是会挖上一口地窖,存储自己收获的食物。
李学义说:“和地窖是有感情,就想把这种传统延续下去,其次,这也环保,不用电,储存时间也比较长,我会一直沿用下去。”
(来源:宿豫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