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在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交流会上,盐城市建湖县近湖街道徐东社区作为全街道村居唯一代表进行了成果展示。近年来,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如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徐东社区紧贴社区实际、紧贴目标导向、紧贴群众需求,致力于以多彩的实践活动传递文明新风,并一路探索、一路前行,形成了自己的项目特色、品牌亮点,以此引领带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世界、提升道德水准、涵养文明行为。
精准搭建文明实践“全景舞台”
搭建好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服务平台,是开展好文明实践活动的基础要件和重要保障。受益于社区1600平方米的文明实践服务阵地,该社区坚持屋尽其用,先后打造出“党员之家”“票友之家”“骑手之家”“助老之家” 和图书阅览室、书画活动室、未成年人活动室等 “五家十室”,社区坚持放大各服务平台功能,嵌入主题、链接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
辖区内的“好人广场”,是社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又一主阵地。这个每天集聚数百人活动的旺盛人气,以及全县各纪念日活动的固定场所,为拓展实践活动提供了最佳平台。该社区不仅及时打造文明实践点,还全方位地融入元素,主动参与到淮剧非遗传承、健身娱乐等志愿服务。同时摆摊设点,定期为群众开展普法、安全等宣传推广教育活动,全景式舞台让文明实践活动绵绵不断、异彩纷呈。
精心烹制文明实践“鲜美大餐”
着眼开展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让党的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组织有温度、有深度的志愿服务,让群众安心、暖心又放心;举办精彩、丰盛的文化惠民行动,让精神文化滋养群众心田。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主轴主线,精心策划系列主题,不断呈现出有滋有味的“鲜美大餐”,实现了主题实践活动从“周周见”到“日日见”的跃升。
满城劲吹文明风,遍地绽放文明花。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春节的“送温暖、送祝福”、“三八妇女节”的花艺花展、端午节的“端午粽香、情暖侨心”、重阳节的“情暖夕阳、情系孤困”等活动,丰富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人文情怀;结合“书香建湖”,开展“春风行动伴书香、全民‘悦’读春意浓”“知识相伴、书香情长 ”“学习新思想、阅读颂辉煌”等主题阅读活动,汲取书香滋养;结合关爱“一老一小”,对老人开展“迎元宵、品汤圆”“爱满重阳节、浓浓敬老情”“关爱老人、安康护航”等主题助老、爱老、孝老活动;对儿童开展“护苗绿书签”“趣味立夏、欢乐传承”“绿色阅读润童心、亲子伴读共成长”等关爱成长活动;结合“温暖秋冬”,开展“温暖秋冬、驿路向‘新’”主题,为在外作业人员送健康活动。全社区1600多名志愿者活跃在大街小巷,每年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420多次,“365天不掉线”“24小时不打烊”已日渐成为现实。
精品塑造文明实践“特殊符号”
只有让群众容易接受、产生共鸣的实践项目,才能富有吸引力、影响力和生命力。聚力守正创新,坚持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品牌标识的文明实践服务项目作为追求,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内容的多元化和参与的群众化,通过不断的树立和塑造,成就了一批在当地和市县叫座又叫响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品牌。
党员服务“365工作法”,一年365天天天为居民开展精细的、便捷的服务,入选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理论宣讲“微党课”,每年都角逐比拼市、县竞赛,斩获殊荣;淮剧票友自编自演的淮剧《路》荣获盐城市“金菊杯”群众文艺汇演一等奖;暖心驿站成为户外劳动者的“温馨家园”,内设的积分超市,吸纳了超千名志愿者参与;“邻里课堂”看护双职工家庭孩子,入选街道关爱“一老一小”特色项目,这些有个性、有特色的服务项目,成为了社区文明实践的“定制符号”。
新时代文明实践没有休止符,在这片沃土上,未来该社区将植入更多的创新理念、服务项目,孕育丰厚滋养向枝叶传递,让文明新风吹拂每一个角落,把一个个文明“盆景”变成满园文明“风景”。
(通讯员/曾重光 朱巨娥 孙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