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粮食生产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任务。优质稻米种植面积达50.2万亩,水稻单产预计达630公斤,绿色稻谷产量达31.6万吨,年总产值达13.2亿元,商品稻谷加工转化增加值每年达1.5亿元……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稻米产业迎来“丰收”。
喜人硕果,来自扎实的工作。洪泽区坚持把党建引领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成立优质稻米产业党委,全面打造有亮度、有温度、有力度的基层党建,持续释放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新动力”,走出一条“产业高质高效、品牌蓬勃发展、农民富裕富足”的新“稻”路。
党建引“链”,为产业链增“亮度”
“刚开始我们对稻虾共作真的没有经验,产量不行,虾的质量也不行。”11月上旬,三河镇祥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办公室主任赵静表示,洪泽区优质稻米产业党委获知企业难处后,第一时间牵头,将淮阴工学院、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团队与合作社对接。在专业团队手把手的指导下,现在该合作社已实施1500亩“稻鸭共作”和800亩“稻虾共作”综合共养,走出一条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今年5月,洪泽区开始推行“一链一党委”模式——洪泽区优质稻米产业党委应运而生。产业党委将产业链上的各类优质稻米企业串联成为紧密型的党建共同体,实现链上企业合作共生、共同发展。据介绍,产业党委通过结对帮扶、树立典型、资源集聚,为产业链增“亮度”。以组织链牵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联动、优势互补,产业党委通过对接科研院所,推动人才、技术、成果向优质稻米产业集聚,将党的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促进链上企业合作,助力共赢发展,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如今,优质稻米产业党委已成为洪泽区优质稻米企业发展的“主心骨”。
党建固“链”,为产业链升“温度”
2016年转型绿色稻米种植的淮安市洪泽区岔河镇东陈万亩示范片区,如今已实现一二三产融合。该示范区负责人介绍,在洪泽区优质稻米产业党委引领下,示范区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产品先后参加深圳、上海、广州、郑州等地农展活动,品牌被全国多地消费者熟知。同样,通过产业党委打开“朋友圈”的,还有江苏国瑞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所产“禾采”牌有机栽培米获江苏省知名商标。该公司负责人赵福说:“产业党委帮我们对接全国性质的农业展销会、博览会,帮企业拓宽了市场。”
问需于企,是洪泽区优质稻米产业党委赋能稻米产业发展的方法之一。为强化党建核心引领功能,优质稻米产业党委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为企业汇总、解答、落实惠企措施福利等,组建“帮办团”,动态摸排链上企业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帮扶的事项等,为企业提供服务“外卖”。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大调研、大走访行动,问题逐项登记,精准了解企业需求。
为让消费者更放心,洪泽区健全可追溯服务体系,健全监管名录,采取固定监测、日常巡查的检查方式,强化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促进产业与标准、技术、品牌、服务深度融合,带动区域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
党建强“链”,为产业链强“力度”
挖掘宣传稻耕文化,举办稻米文化节庆活动,打造具有鲜明特征和文化底蕴的地方特色品牌……以党建为引领,多种举措推进了洪泽区稻米产业优质优价,让地产优质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使洪泽的优品变名品。
党建引领发展,洪泽区优质稻米产业链迎来金色收获。据了解,今年,洪泽区围绕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以示范点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方)创建工作,推广应用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洪泽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包装使用率达70%,直接带动农户增收10亿元。积极参加省内外稻米展示展销和品牌稻米评比活动,促进“洪泽大米”产业的对外交流、宣传和发展。“岔河大米”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岔河大米”“岔东大米”等屡获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金奖、“江苏好大米”特等奖等殊荣,入选江苏省首届“苏米工匠”1名,江苏首批“中高端稻米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优秀案例”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