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宿豫:打通交通“大动脉”,畅通发展“微循环”

2023年12月06日 10:30:33 | 来源:我苏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百业勃兴,交通先行。现如今的宿豫大地上,一条条“大动脉”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一支支“微循环”进村入户、连接城乡,畅通的交通铺就了宿迁市宿豫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速路”。

  早高峰时段的宿豫区西湖东路与西楚大道交叉口,在一座造型别致横跨牡丹江河的梁式桥上,汽车、电动自行车、行人往来穿梭,一派繁华喧闹的景象。这就是2022年投入使用的西湖东路牡丹江河桥。顺着西湖东路牡丹江河桥向北眺望,燕山路与九华山路,天山路与花果山路“隔河相望”,两座横跨牡丹江河的梁式桥正在加紧建设,春节前后将正式投入使用,届时,这几条“隔河相望”的道路将实现“携手同行”,周边路网交通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

  打通“断头路”是城市发展所需,更是民心所向。今年以来,宿豫区把路网建设作为城市更新的重中之重,随着一条条承载着群众期盼的道路在中心城区徐徐延伸,市民出行的“堵点”“难点”也在接连打通。接驳325省道,南北贯通全城,对宿豫人而言,西楚大道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2021年之前,西楚大道路面老化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人和过往车辆的通行安全。2021年5月,宿豫区投资3.3亿元,开始对西楚大道进行高标准升级改造,自此,这条路摇身一变,成为了兼具一级公路功能的“花园式”公路。如今,驱车行驶在西楚大道上,双向六车道的路面宽阔而平整,道路两侧,一棵棵高大的榉树、栾树挺拔优美,高杆月季、红叶石楠、蓝雪花等植物层次分明,多种颜色交织晕染,为初冬的城市道路增添一道亮丽风景。

  放眼宿豫城区,像西楚大道这样“旧貌换新颜,品质大提升”的道路还有不少。近年来,宿豫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加快交通工程建设的同时,以极致的品质追求精心设计、精致打造道路沿线景观绿化工程,洪泽湖东路水景绿廊工程、江山大道景观绿化提升工程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打卡地”,城市道路得到了绿化美化,城市品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2023年,宿豫区持续加大交通重点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达40亿元,宿连高速、省道346、北京路等一大批交通干线公路提前建成通车。此外,潍宿铁路、宿迁大道快速化改造、235国道和云帆大道特大桥等一批后续重点工程正在加速推进,即将进入实质性开工阶段。补“断头”、填“空白”、畅“动脉”,宿豫交通路网日趋完善,基础设施立体互联,构建起了服务能力较强、资源配置较高的综合通道布局,为城市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能。江苏健安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磊说:“这些年,宿迁的道路变化非常大,尤其是346、268等省道相继开通过后,相当于是打开了我们与周边城市、省份连接的大门,特别是宿连高速的开通,对于我们物流企业来说,在运输舒畅度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让我们与长三角地区的融合有了连接的渠道。”

  在“大动脉”愈加强劲的同时,宿豫的农村公路也越来越丰富畅通,如同“毛细血管”一般,疏通着“微循环”。宿豫区将农村公路建设与乡村振兴、生态旅游、产业布局、服务民生等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幸福大道”农村公路网建设工程,一个个村庄、项目、景点被“四好农村路”串联成一幅美丽画卷,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有盼头。关庙镇猕猴桃种植户陈金宝说:“这两年道路是越铺越好,越铺越宽,以前都是土路,现在都是柏油路,桥也多了,既美观又方便,对我们猕猴桃产业确实带来很大帮助,路好了,来采摘的游客都多了,好的道路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收益。”

  2023年,宿豫区持续优化路网结构,新隆大道及接线工程、宿连航道宿泗路桥、民便河桥、老宿沭路桥等工程相继建成,并先后完成农路24公里、农桥8座以及生命安全防护精细化提升工程245公里。交通路网全面升级,安全系数进一步提升。11月28日,宿豫区入选拟命名“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公示名单。截至目前,宿豫区公路总里程达1238公里,形成了“九横七纵”的路网新格局,据了解,未来三年,宿豫将以三类枢纽为重点,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宿豫新实践。

  (来源:宿豫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泉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