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至9日,三艘“STS BARGR”系列甲板驳船在扬州海事维护下三天内持续安全下水。这三艘甲板船由江苏圣淘沙船业有限公司建造,承担“西芒杜铁矿”项目在几内亚矿区的采矿和物流运输任务。“西芒杜铁矿”项目由中国、新加坡和几内亚三方共同开发,是我国在2018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重大成果。
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的扬州,江河交汇,一直致力于打造长三角开放高地。“通江达海,向海图强。”扬州海事局局长郭学军说,扬州海事铸牢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沿江高质量发展“主角意识”,靠前一步、主动作为,以需求侧为导向,转变服务理念,助推扬州打造高度集聚的现代化临港产业基地、特色鲜明的现代物流中心、运转高效的江河海联运枢纽。
向海发展 助力扬州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7月11日,我国第19个航海日来临之际,2023扬海丝路发展大会暨临港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扬州举行。来自“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世界主要船级社、国内知名院校、研究院所的40余名资深专家学者,聚焦传承丝路精神、弘扬航海文化、深化智慧绿色航运发展、加速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等议题展开交流研讨。
会上,临港产业等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超110亿元,覆盖海工装备、高技术船舶、绿色能源、生态环保、游轮游艇等领域,展现出新形势下扬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韧性和强劲动力。
在中国航海日的特殊时点,“世界运河之都”扬州缘何要举办一场与“江海”密切相关的发展大会?郭学军说,“扬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交汇点。我们主办扬海丝路发展大会,就是要传承弘扬悠久的航海文化、丝路精神,将扬州的水运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将‘港口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海事加持助力。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扬州港口进出船舶达10.37万艘次,货物吞吐量超1.27亿吨,造船完工量超过618万载重吨,扬州已发展成为全省三大船舶产业基地之一。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拥江抱海”正当其时。
打造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世界级产业集群,向海发展、向海图强,扬州海事在行动:
——根据扬州市一揽子政策措施并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产业制度,扬州海事局牵头服务全市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建设,努力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校引所,开展项目审批、要素保障、难题协调等服务,为推动产业科创名城建设赋能。
——启动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全程护航,截至11月底,扬州海事共维护扬州地区205米以上大型新造船舶试航34艘次,保证船舶顺利“出江入海”“漂洋过海”,助力百亿级船舶制造业再上新台阶。
江海联运 助力“扬州制造”加速“出海”
独特的水路优势,造就了扬州水路中转枢纽地位。通过江河海联运方式从扬州港顺利、快捷“出海”,已成为扬州企业和内陆腹地企业的主要选择。
风电叶片、海洋线缆、现代船舶……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近两年扬州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发展。
“新能源汽车集装箱如果按照危险货物开箱查验,每个集装箱将多花费1000多元,还会耗时8小时左右。”扬州某集装箱公司安全管理部负责人说,在装箱地扬州“一箱到底”运往国际市场是广大新能源汽车企业以及物流公司的迫切愿望。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今年8月,在摸清扬州制造“出海”的堵点和难点后,扬州海事局靠前服务,落实沪苏海事监管服务保障一体化工作,主动与上海洋山港海事局沟通联系,签署合作共建备忘录,共同推进江海联运船舶“直进直靠、快进快出”,助力扬州制造加快“走出去”。
3月9日,扬州—上海宜东内贸集装箱天天班启动。长江公司下属子公司江苏集海以运河支线为引流渠道,扬州远扬码头为中转枢纽,保障“天天有船、一港直达”。自此,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运往上海的货物,实现了从扬州直达上海宜东,中途不停靠。扬州海事局有关负责人透露,“这样一来,整个航程只需约20小时,比以往运输时间缩短一半左右,有效提高了物流运输效率。”
今年以来,扬州海事部门加快推进“陆转水”“散改集”“江海联运”,支持码头、航运公司开辟、培育、加密集装箱班轮航线,降低企业运输成本,打造更加快捷高效的水运物流通道。截至11月22日,“扬州—上海内贸天天班”航线开通近9个月,在扬州海事精准保障下,共运行171航次,安全运送内贸货物9925标箱。
在“直进直靠、快进快出”江海联运和“扬州—上海内贸天天班”助力下,一艘艘绿色环保首制船舶、一台台超大风电配件顺利从扬州港出海,让扬州制造“出海”通道更加顺畅,物流运输时间更短,扬州与世界的距离更近。
保通保畅 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融入国际
11月30日,扬州海事执法人员对辖区危险品锚地准备进港作业的原油运输船进行现场靠泊维护。据统计,自去年3月仪征沿江陆域海事监管事权划转后,宁扬两地海事共建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和快反处置中心以来,已成功开展靠离泊维护能源物资船舶672艘次。今年以来,扬州海事累计保障超1100万吨能源物资顺利抵港转运。
原油、电煤、液化气,相当于企业发展的血液。长江扬州段原油运输集中在仪征港区,位于扬州段上游黄金水域,是长江干线重要的原油中转港,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规模居于前列的石油及液体化工原料集疏运基地。原料能不能及时交付工厂,产品能不能顺利送达贸易伙伴手上,考验着水上运输的通达效率。载运重点物资船舶“直进直靠、直离直出”,相当于为运输船舶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扬州海事建立辖区到港船舶信息联系群,对受限船舶靠离泊现场维护,全力保障“陆改水”通道畅通,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
以原油、电煤为例,今年前三季度,扬州海事共保障769艘次原油运输船舶安全进出港作业,原油吞吐量超905万吨,同比增长13.34%;共保障99艘次电煤海船安全进出港,共计载运电煤457.5万吨,同比分别提升5.05%和12.27%,为全市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能源保障。
为帮助企业加快融入国际产业链,扬州海事局还建立重点企业帮扶联系人制度和定期沟通联络机制,主动了解辖区企业“痛点堵点难点”,高效保通保畅,全面打通水上交通“大动脉”、畅通市场“双循环”,保障企业拓市场、稳订单,促进扬州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运行。
“让发展更安全、让保障更有力、让循环更安畅,更大力度支持扬州深化对外开放,是扬州海事服务发展大局的使命。”郭学军说,扬州海事将统筹好水上安全、防污染与物流保通保畅工作,以实际行动为长江经济带建设保驾护航,保障扬州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和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