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记者获悉,近日,宿迁市泗洪县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日常监测时发现一只未见过的猛禽,经专家鉴定确认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乌雕”。
乌雕(学名:Aquila clanga)隶属鹰形目鹰科,属于中大型猛禽,成鸟全身暗褐色,尾上覆羽白色,与体色对比强烈。亚成鸟和幼鸟的体色较淡,背和翅膀上有很多灰白色斑点,也被称为“芝麻雕”。飞行时两翅平直,尾短而圆,翱翔时翅膀不上举成“V”字形,易与其他雕类区别。
乌雕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受人类活动影响,其生存空间缩小,种群数量也急剧减少,2021年新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其保护级别由Ⅱ级调整为I级。
洪泽湖保护区水草茂盛,饵料丰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密集交汇区和众多珍稀濒危鸟类迁徙的驿站。曾因“人进湖退”的无序开发导致湿地面积萎缩、生境破碎、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保护区积极寻找保护与发展共赢模式,从2008年至今已累计完成退渔还湿面积28.92万亩。同时,通过深化共建共管机制、实施联合巡查执法、修复重点区域湿地、加强鸟类栖息地恢复、开展科普宣教、强化周边居民保护意识等工作,有效减少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不断提升,鸟类种类和数量实现“双增长”。
除首次翱翔洪泽湖的乌雕,今年年初曾首次被发现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尾海雕近日也回到洪泽湖越冬。保护区内鸟类种类由2012年的147种增加到现在的231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增加到10种。
作为“制霸”天空的猛禽,乌雕和白尾海雕都是食物链上顶级物种,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容易因为人类影响而快速减少,是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指示器”。它们的活动范围与捕食猎物丰富度有密切关系,只有猎物种类数量分布足够多才会来此定居。
乌雕的到来不仅为保护区增添了一份生机,还进一步验证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加稳定,表明保护区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都在向更好趋势发展。
(来源:江苏城市频道/胡艳 通讯员/宿环轩 编辑/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