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记者从常州市环保部门获悉,近常州市利用已有生态环境数据中心,建立部门间信息互联共享机制,以“农村污水治理设施”监管为“小切口”,借助数字化手段,打造农村污水设施的“多层数据监管、多跨部门协同以及多源问题闭环”三大应用场景,系统构建高效、精准、智慧联动的市级农污设施监管“一张网”,带动各部门对农村污水治理监管细化履职,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多层数据全量汇聚监管,让“智慧监管”成常态
聚焦全市各区农污设施建设模式多样、监管主体多元、数据资源分散等问题,统筹摸底全市农污治理职能和管理流程,主动为农污设施达标监管“问诊送药”。
与市供电公司、地方水务集团、区生态环境局等多方协作统计,建立并联入全市3086套农污治理设施的“一设施一档案”信息库,通过反复核对设施在线位置、培训数据对接填报方式,全量采集乡镇、村、区农污设施流量、能耗、泵站、在线监测、运维等数据资源,其中设施用电监测联网率达98%、流量20T以上农污设施流量接入率达42%、监督性监测数据汇集率95%,为全市农污设施运行监管开展提供信息基础。
按照100吨以上、20吨-100吨、20吨以下三个维度对农污治理设施监督性监测数据分类统计,对个别超标率较高的区域预警通报,及时排查出农污设施处理效率低、排放执行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优化农污设施管理效能。
多跨部门全程协同,让“联防联控”有抓手
直面农污设施监管主体混乱、多方协调难等问题,明晰市(区)、镇(街道)、村三级监管权限,优化相关部门职责分工,重塑线上线下多跨协同运营机制,推进跨层级、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
向区环保局、农工局、水务集团等多部门开放档案查看权限,及时公开农污设施基本信息、电表信息、运维商信息、监测信息,推动信息多方共享。
线下明确区环保局、农工局、水务集团等多元管理部门农污设施监管职责,线上按权限向各部门推送农污设施预警信息,及时提醒各方及时解决问题,实现问题“应管尽管”。目前打通生态环境局、农工局、水务集团三方运维协同渠道,通过责任落实,全市农污设施正常运行率提升至87%。
多源问题全链闭环,让“全面压实”变现实
针对问题难发现、难交办等问题,对全局数据进行多维分析,构建区局—设施主管单位—区设施运营单位—下属运维单位“四位一体”联动管理体系。
在建立预警规则方面,根据《2023年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2023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中对农污设施的流量、用电、水质、运行达标的目标要求,设计预警限值和频次,并结合监管要求设置3天办结预警任务要求,推动问题及时办结。
在闭环问题处置方面,配置预警问题自动下发到区、区派发任务到由设施运营单位、设施运营单位推送运维单位处置、返回设施主管部门(区农业农村局、区水务集团等)审核的闭环流程,推动系统在各区、单位试运行。自系统试运行2月以来,结合市局逐步完善的督办、调度等管理机制,近半个月的预警任务数已同比下降14%,整体设施正常运行率提升,从而倒逼各运营单位提高运维能力,为助力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添砖加瓦”。
(来源:城市频道 记者/胡艳 通讯员/常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