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设施建设关乎民生。近年来,宿迁按下充电设施建设的“加速键”,推动充电设施建设工程加快落地。在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应用场景越发丰富的同时,宿迁市新能源汽车城乡充电服务网络也在不断完善,有效缓解市民出行“里程焦虑”问题。近日,记者探访了宿迁市充电设施建设情况。
非机动车充电车棚越来越多
整洁的车棚、鲜明的划线、便捷的充电桩……11月27日,记者走进市区项王小区二期,只见充电式停车棚内整齐停放着多辆电动自行车。
“之前小区一直没有充电式停车棚,我们只能推到地下车库充电,还有些居民把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偶尔还会有堵塞消防通道的情况。现在好了,有了固定停车、充电的地方,我们都把车停在车棚里,非常方便。”小区住户王女士称赞道。
“2022年,小区启动改造工程,为了满足居民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需求,同时也为了解决乱停乱放、堵塞消防通道等问题,充分考虑使用便利性、安全性后,小区共建成56座充电式停车棚,目前均已投入使用,可容纳800多辆电动自行车充电。”该小区党支部书记赵娟介绍。
“骑车到半路没电”是许多电动自行车车主最为担心的事情。当日,记者发现在市区多处公共场所,增设了非机动车公共充电设施。在宿城区金鹰花园幼儿园附近,近期也“上新”了非机动车充电棚,不少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此充电。“我每天骑电动自行车过来接送孩子上下学,最近发现这里有一个非机动车充电棚,有时车没电了,可以临时在这儿充电。”市民崔女士说。
“今年,我们计划在辖区建设充电设施共260套,充电点位2000多个,目前已有部分设施投入使用。实现辖区居民住宅小区、商业综合体以及其他停放电动自行车较多的场所基本配备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系统,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辖区内电动车智能充电桩的建设计划。”宿城区古城街道应急管理局局长胥志刚介绍,古城街道将合理规划布局、加快建设进度,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米”。
当前,宿迁不少菜市场也引入了非机动车公共充电设施。11月28日,在宿城区靳塘城市之家菜市场门前,记者注意到,此处安装了非机动车充电棚。“之前一些经营户会私拉电线充电,存在安全隐患。2022年,我们菜场进行了改造,除了对内部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外,还安装了非机动车充电棚,满足商户的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靳塘城市之家菜市场负责人蔡光明说。
在市区西楚农贸市场,这里也增设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记者注意到,市民扫描充电桩上的二维码,缴费后就能进行充电。“菜场新安装的充电桩解决了我们的充电难题,缴费1块钱可以充4个小时!”西楚农贸市场商户谢女士,一边用手机扫码给电动自行车充电,一边高兴地说。
“为了解决商户及市民的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也为了防止出现私拉电线充电的现象,今年6月,我们增设了非机动车公共充电设施,可以同时容纳100多辆电动自行车进行充电,受到商户和周边居民的一致好评。”西楚农贸市场负责人尹自然介绍。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如雨后春笋
随着群众环保意识增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逐渐成为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近年来,宿迁积极助推绿色低碳出行,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充电服务网络,新能源汽车充电场景日益丰富,为广大车主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11月28日,在宿城区府苑小区,数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正在为新能源汽车服务。“这里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是共享的,有需要的新能源汽车车主都可以把车开到这里充电。”小区物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小区作为共享充电小区,在扩建的公共停车位上建设了充电设施并对外开放,提供方便的公共充电服务。
而这只是宿迁探索共享充电小区建设成果的缩影之一。为提高充电便利度,宿迁市在全省范围内创新提出共享充电小区建设。相关部门根据扩建的充电停车位数量评定一星、二星、三星共享充电小区,并分别给予物业服务企业或业主委员会一次性资金奖励。既鼓励物业服务企业改扩建,又鼓励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企业克服困难,进入老旧小区,实现双向发力,破解老旧居民小区充电难题。今年6月,经过认定,中远现代城小区、府苑小区等小区成为宿迁市2022年度共享充电小区,并兑现相关奖励资金。
“上午来泗洪县政务服务中心办事,这里的充电设施对外开放,非常方便。”新能源汽车车主刘先生站在爱车前说。在泗洪县政务服务中心快速充电站,一大早便有6辆新能源汽车正在充电,在附近上班、办事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对便捷的充电服务表示满意。
此外,为满足新能源汽车车主中长途出行需求,宿迁也在推进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建设。“高速服务区充电站让我们车主感到很安心,治好了我的‘充电焦虑’。”当日中午,在淮徐高速洋河服务区快速充电站,车主徐先生在休息的同时,他的车也在充着电,高速服务区配套的充电设施是他驾驶新能源汽车跑长途的底气。
“宿迁实现境内高速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在做好日常维护的同时,还通过调配移动充电车,更好地为广大新能源汽车车主提供服务。”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宿迁供电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吴大可介绍。
绿色低碳出行成为新风尚
电动自行车是许多市民的日常代步工具。近年来,宿迁持续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越来越多的智能充电设施“上岗”,有效提高群众的安全指数。
记者从市住建局了解到,宿迁市针对新建、在建的住宅小区、居民楼院等建设项目,严格按照《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防火设计标准》建设并纳入审批范畴。同时,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设施建设纳入老旧小区改造、民生实事项目以及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等工作予以推进。推动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按照技术标准建设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设施,便于员工在单位集中停放充电。
让居民的爱车顺利“安家”,为幸福生活加码。记者了解到,在宿迁市金港花园、项王小区一期等21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新增非机动车充电桩及插座6000余个。市民在充分享受到方便、快捷、安全的同时,也切切实实提升了安全感、幸福感和收获感。
此外,宿迁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也如雨后春笋,应用场景不断丰富,让新能源汽车“回得了家、出得了城、下得了乡”成为现实。据宿迁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政府监测平台数据显示,目前宿迁市已建设各类型新能源汽车充电站400余座,充电桩2400余台,实现高速服务区、乡镇地区全覆盖,主城区形成3公里“充电服务圈”。
相关的设施越来越丰富,市民出行也变得越来越便捷,这是每位宿迁市民都能感受到的变化。记者了解到,2022年,宿迁就发布了《宿迁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规划》,明确将加快推进公共停车场、园区、旅游景区等场所的充电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将在宿迁市中心城市范围内设置公共充电设施186座、充电桩2462个;远期规划至2035年,设置公共充电站296座、充电桩3826个。
此外,宿迁除了在江苏省范围内创新提出共享充电小区建设,还在今年率先印发了《宿迁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利用内外部停车位资源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新建停车场的停车位配建充电设施比例不低于车位数的10%,对外开放的停车位配建比例不低于车位数的20%。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响应,结合单位自身实际,扎实推进充电设施建设。
这些举措给了新能源汽车车主更多选择。据统计,自《方案》实施以来,宿迁已有51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建设充电设施,建设交流充电桩63台、直流充电桩173台,合计充电功率1.07万千瓦。今年以来,宿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总充电量达4700余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9%。得益于这些充电设施建设,绿色低碳出行成为新风尚。
(来源: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