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祥发农机服务合作社的稻田里,2台收割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田头一字排开的运粮车不一会儿就装满稻谷相继驶离,标志着今年稻谷又是大丰收。
近年来,洪泽区以乡村振兴“三级先导”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着力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吸收、整合能力,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建成高标准农田占全区永久基本农田面积比例达88.83%,为乡村振兴攒足了后劲。
“高标准农田+土地流转”
洪泽实施“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后配套”土地管理制度,将村级土地流转率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立项先决条件,新建项目区土地流转率达91%,土地租金较整治前亩均上涨150元左右。
该区还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模式,项目区内从事粮食全程社会化服务组织达145家,覆盖粮食种、保、收、储等各个环节,300亩以上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率达70.35%。
土地流转后的高标准农田规模化经营,极大促进粮食稳面增产。洪泽三河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兆昌介绍,“从目前已经收购入库的情况看,今年粮食产量和品质普遍不错,小麦亩产达到600公斤,稻谷亩产达到650公斤,洪泽区秋粮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高标准农田+三产融合”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今年合作社种植的水稻平均亩产650公斤,稻麦年均亩产1.2吨以上,带动周边用工200人,综合年收入100多万元。”高良涧街道徽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李进提到今年的丰收喜笑颜开。他的合作社流转了4000余亩土地,轮作稻麦,并通过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现代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洪泽区在项目区叠加实施绿色稻米基地建设、稻田综合共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等项目,发挥试点集成效应,吸引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集聚了岔东食品、森浩米业、丰盈米业等一批年加工能力达10万吨的农业龙头企业。
同时,该区创新“稻米种植+观光+体验+品鉴+营销”全产业链开发模式,将稻米种植、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业态与旅游观光、农耕体验等产业有机融合,拓展农家乐、度假村、休闲观光等20余种产品业态,有效提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水平。
“高标准农田+品牌塑造”
洪泽区探索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公用品牌+第三方运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户”发展模式,整合全区农特产品牌资源,建立可追溯保障的产品质量管控机制,促进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岔河大米”等绿色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洪泽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包装使用率达70%,直接带动农户增收10亿元。
11月17日,2023新时代鱼米之乡·江苏农产品(上海)交易会开幕,太平洋安信农业保险公司、上海垠海贸易有限公司、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洪泽区岔河镇举行岔河大米进上海签约仪式。四方将创新合作模式,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岔河镇优质大米“入沪”,进一步推动洪泽区优质农产品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如今,“洪泽大米”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名号,“岔河大米”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系列产品“禾采”有机米获第十一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金奖, “洪泽大米”“岔东大米”等屡获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金奖、“江苏好大米”特等奖等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