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民李先生网购了100克金条,结果拿到手只有一个“空礼盒”,一怒之下,他将该电商平台告上了法庭。金条为何“不翼而飞”?近日,丹阳法院公布了该起案例审判结果。
法院介绍,2022年12月5日,李先生花费4万余元,在某贵金属交易电商平台购买了两根50克的金条。12月7日,李先生到快递驿站拿到快递后,现场将包装箱拆封,取出了里面的小礼盒,到家后,李先生兴冲冲打开却发现,礼盒内竟空无一物。心急如焚的李先生随即联系电商平台和快递公司讨要说法,后因协商未果,李先生气恼之下将电商平台诉至法院,要求其交付2根50克金条。
好好的金条为何“不翼而飞”?快递的金条究竟在哪一步出了差错?案件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调取了电商平台打包快递包裹的现场视频,以及快递站点的监控录像,最终还原了真相。
丹阳法院民一庭法官助理杭宇飞说:“李先生拿到快递盒之后,他理所当然的认为,金条应该放在礼盒当中,没有注意旁边泡沫包装的金条,所以他只拿了其中的礼盒,把旁边的金条和快递盒都扔到了垃圾桶里,他回家之后打开礼盒发现,礼盒里面空无一物,认为是快递公司寄了一个空盒子。”
对此,电商平台称,之所以将金条用泡沫和保鲜膜另行包裹,而不直接放入礼盒,是为了防止金条在运输途中遭受磕碰变形,这是该平台在打包金条等贵重软金属物品时的通行做法。法庭经核查,也印证了该说法。
然而原告认为,电商平台在其网站上未对贵重金属特殊的邮寄包装方式进行明确说明,售前亦未向原告明确告知收货注意事项,在包裹箱内亦未有金条所在位置的明显提醒标志,作为一般消费者,其按照普通货物的包装规则检验、收货并无不当。
法官审理认为,电商平台作为销售方,对于贵重商品的特殊快递包装方式,负有明确告知提示义务,未尽此项义务导致消费者的财物损害,消费者有获得赔偿的权利。而消费者本身签收网购商品时,亦有仔细清点、核验货物的注意义务,对贵重物品而言尤其应当认真查验。
最终,经法官调解,被告对原告给予约货物原价一半金额的补偿,原告对此认可接受。
(《零距离》记者/路辉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