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淮安市盱眙县盱城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统筹推进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平台等“五大平台”建设,通过组建队伍、提供活动阵地等举措,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以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广大群众更满意、文明底色更亮丽。
流动课堂 传递“党音”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说到了百姓的心坎上,让我更深入学习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好政策。”新华社区居民王国强听完宣讲后表示。理论宣讲接地气,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盱城街道因地制宜将“固定讲台”创新变为“流动课堂”,把广场、亭阁、农家小院、田间地头、井台边等地变成“学习园地”,打破“讲座”界限,没有会议室、没有讲话稿、没有既定议程,理论宣讲志愿者和居民群众围坐在一起,利用谈话形式,在面对面宣讲的同时,聆听“民声”,商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群众在政策上解“渴”、思想上解“惑”、生活上解“难”,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还想听,将党的“好声音”及时传递到群众当中。
抓好教育 精神富民
盱城街道充分挖掘整合辖区优势资源,积极盘活优质教育资源和活动阵地,依托校外辅导站、农家书屋、李桂五烈士广场、烈士陵园、第一山千人坑等阵地作为教育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教育服务平台供给,为广大群众充足电、蓄好能;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以及青年干部专项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暑托班”系列文明实践活动,为辖区青少年、企业职工、党员群众提质增能。
文化惠民 乐享“盛宴”
“现在街道和社区农家书屋书籍越来越多,种类也齐全,我们都喜欢来看书,学习农业技术知识……”在盱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新湾社区居民冼永冲走进图书室,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翻阅。盱城街道还十分重视文化精品创作,将孝老敬亲、移风易俗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鲜活故事”改编成小品、三句半,由于这些节目接地气,深受群众欢迎。坚持根植传统文化,不断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等传统节日,面向群众开展送福送春联、元宵猜灯谜等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通过组织开展“非遗进万家”文化惠民活动,把精彩的非遗文化送到基层一线,切实让文化亮在基层、暖在民心。
用活科技 智享生活
“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科普馆内容丰富,不但可以体验科普设施,还能聆听志愿者科普知识,让我更好地学习到科学原理,感受科学的魅力。”李梓尧小朋友说。在新湾社区科普馆内,孩子们在科普志愿者郑真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各种科普和体验项目。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体验,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了解科学对生活的影响。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更多的科学知识。为让科普覆盖社区全部年龄人群,盱城街道进一步细化科普工作,在新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建设功能齐全科普馆,除供居民科普体验外,还经常性组织科普知识讲座。“科普馆建成后,丰富的科普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实现了‘从请居民来参加活动’到‘居民愿意来参加活动’的转变。”郑真说。
体育健康 双轨并行
“以前我们闲时就是串门溜达,现在安装了健身器材,可以活动一下胳膊腿,有了这些健身器材,扑克、麻将也不想打了,手机也玩得少了!”新华社区居民俞保贵高兴地说。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提高,盱城街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定期开展义诊咨询、健康知识讲座、送医上门等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把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全民健身战略融为一体,按照“体育+健康+旅游”深度融合的发展思路,建设体育公园,举办健步走、自行车骑行等活动,丰富广大群众健身活动。
下一步,盱眙县盱城街道将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