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这场沉浸式教学带孩子们寻迹南京城门

2023年11月23日 20:39:53 | 来源:我苏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里十三,外十八”,南京现存的城门,主要修建于明代,“里十三”指的是京城的城门;“外十八”是指城郭的城门,外城墙一共18座。600多年来,南京的城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南师附中新城小学怡康街分校举行了一场与金陵建筑文化相关的美术教研活动,老师带着学生们寻迹南京城门。

  南京城墙明代共有城门十三。聚宝、石城、三山三门沿用了南唐时期所开的南门、大西、水西三门;从南唐城东门处截濠为城,开拓八里,增建南向二门:通济、正阳。自正阳以东而北,建东向朝阳门。自钟山之麓围绕而西,抵覆舟山,建北门太平门。又西据覆舟鸡鸣山,缘湖水以北,至直渎山而西,又建北向二门:神策,金川。自金川门向北包绕狮子山于内亦建二门:钟阜,仪凤。自仪凤向南,建定淮、清凉(后改称清江)二门。明末至清,部分城门或闭或启。清末以后,城墙逐渐成为内外交通的阻隔,随着铁路的开通与道路的拓宽,沿城墙渐次增开了12座门。

  明南京京城13座城门的建造,不仅布局的位置“奇特”,而且式样、气势以及防御功能均远远超过了南京以往的城门。作为城门的附属建筑的瓮城,也一反传统样式,有了新的发展和变通。城门的拱券砌造技术,虽源于元至正十九年(1359)元大都外瓮城的建造,但是拱券砌造技术广泛应用于城池城门,则是从明南京城墙开始;明代南京城门,随着对城垣墙体的加高、增厚,对其主要城门也进行了改建,使之与高大雄壮的城墙,达到了一种和谐的美。

  现场,南师附中新城小学怡康街分校三位老师结合“DBAE”教育理念进行了单元课例的设计与展示。李靖老师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创设了小学生一起去寻迹金陵12座城门的情境,分小组进行学习探究,将南京这座六朝古都的城门与学生一同欣赏、思考,探究城门的美学价值与文  化内涵。

  林宇晖老师创设游玩瞻园,学生受邀设计漏窗的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漏窗美学价值、文化内涵,通过观察发现漏窗造型、图案特点,借助玻璃纸创作呈现漏窗留影的艺术效果。

  刘欣瑶老师创设了复原移居老人金陵老宅的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古建筑的对称之美,屋檐飞檐的结构之美,体会建筑美学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参考一半黑白照片的形式,降低学生创作难度,黑白与彩色又产生对比之美,最后借助《乡愁》升华主题回到开设创设的情境中,形成一个闭环。

  现场,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刘欣然老师进行了《基于“DBAE教育理念”的建筑文化单元课例研究》的讲座分享。“DBAE教学理念”主张一种动态持续的教学模式。将DBAE的部分教学理念引入小学美术单元设计之中,其目的不是将学生培养成画家、艺术家,而是通过美术课,学会一种认知方法,不再沉浸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而是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去评论,利用自己的想法去创作。

  建筑艺术是与绘画、雕塑等并列的艺术门类,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也是我们身边的艺术,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每一位美术教师都能够深究解读教材,坚持儿童本位,将艺术之“美”、文化之美,活泼泼的种进每一个儿童的心田。

  (江苏新闻广播/沈杨 编辑/玉洁)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