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记者获悉,日前,宿迁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日常监测时,有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乌雕”首次翱翔在湿地上空。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还发现,今年首次发现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尾海雕,也于近日回到了洪泽湖越冬。
记者了解到,乌雕(学名:Aquila clanga)隶属鹰形目鹰科,属于中大型猛禽,成鸟全身暗褐色,尾上覆羽白色,与体色对比强烈。亚成鸟和幼鸟的体色较淡,背和翅膀上有很多灰白色斑点,也被称为“芝麻雕”。飞行时两翅平直,尾短而圆,翱翔时翅膀不上举成“V”字形,易与其他雕类区别。
202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将乌雕列为无危(LC)。2021年,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乌雕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湿地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初,洪泽湖上空首次发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尾海雕,在这次观测到乌雕的同时,他们也注意到,白尾海雕也于近日正式回到了洪泽湖越冬。
作为制霸天空的猛禽,乌雕和白尾海雕都是食物链上的顶级物种,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容易因为人类的影响而快速减少,是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指示器”。乌雕的到来不仅为保护区增添了一份生机,也印证了宿迁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近年来,随着宿迁市持续不断地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有近50万只候鸟在此越冬。尤其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等近20种珍稀鸟类更是成了“常住客”。随着退渔还湿等生态修复工作的推进,鸟类数量逐年增加,鸟类种群数也上升到231种。
目前,抵达的候鸟除了大批花脸鸭和白骨顶鸡等珍稀鸟类,还有豆雁、绿头鸭、赤麻鸭、小白鹭、苍鹭等。此外,不只在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沭阳县新沂河淌湿地、淮沭河湿地,也有大批鸟类聚集在一起觅食、嬉戏、飞舞,众多“国宝”级鸟类共同勾勒出一幅幅和谐的生态画卷。
(《零距离》记者/胡艳 通讯员/张同远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