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灌云:这个“新家”让老人过得更幸福

2023年11月22日 17:34:41 | 来源:我苏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老人血糖、血压都正常,耳不聋眼不花,走路都不用拐棍。”日前,连云港市灌云县社会福利中心志愿服务队来到东王集镇敬老院,给104岁的五保老人赵国珍体检时,现场的老人们不由感慨,“赵国珍老人在敬老院生活了40多年,是社会福利中心和这里的工作人员的精心照顾,老人的身心状态才有这么好。”

  据了解,灌云县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截至2022年底,全县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49万,约占户籍人口20%,老年人口基数大、比例高、空巢多、增长快。

  “全县登记在册的养老机构27家,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2265张,而全县专业养老护理员十分缺乏,全县养老服务业面临从业人员供给‘断层’和需求‘壕沟’,已直接影响到全县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灌云县社会福利中心主任万山表示,“一定要让老人们有个幸福的晚年。”

  社区大食堂守护好“舌尖上的晚年幸福”

  家住灌云县城溢彩馨都小区的退休教师张彩霞,对社区助老大食堂的开办大加赞赏,“我就住在这个小区里面。老两口每天不想买菜,就到幸福社区大食堂里来吃。这里经济实惠品种又多种多样,还有补助,味道也很好,想吃什么点什么。”

  据了解,幸福社区大食堂主要为老人开展助餐服务,同时面向社区开放用餐服务,助餐服务范围以伊山镇主城区为主。灌云县民政部门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将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一楼作为助老餐厅。这里现有餐位80个,日供餐能力200人次以上,可提供早、中、晚餐,每天推出米面主食品种6至8种,各式菜肴30余种。幸福社区大食堂店长范丽英说:“我们幸福社区大食堂非就餐时间,老年人可在店内看书、棋牌娱乐。”

  范丽英介绍,大食堂还将不断探索“老年食堂+社区助餐服务点+送餐上门服务”等助餐服务模式,真正服务好老人就餐,守护好他们“舌尖上的幸福”。

  智能助老守护老人“居家安全”

  “燃气报警器的电源要保持接电,每次要换煤气瓶,一定要让师傅帮您接好!燃气阀切断后,把这个小开关拔一下,煤气灶就可以打火了……”日前,在灌云县杨集镇潮河村,年逾七旬的周发友老人正在接受安装师傅的指导。

  灌云县民政局局长卓长勇介绍,在走访民政服务对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不少老人使用燃气时存在诸多隐患,该局立即将解决老人燃气安全问题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与住建、应急管理等部门对接,研究制定了免费为全县困难家庭老人安装燃气报警切断装置的工作方案。“截至今年10月底,投入专项资金142万元,为全县1.02万户生活困难老人安装了燃气报警切断装置,在安装过程中,还为老人更换不合格的燃气管379根,有效守护了老人的燃气安全。

  今年以来,灌云县民政局通过层层入户排查筛选,确定了400户适老化改造对象,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了“一户一策”的生活设施改善方案,通过为卫生间、浴室地面做好防滑处理,安装坐便器,加装扶手、夜间照明装置、改造裸露线路等系列举措,最大限度减少老人摔倒的环境因素,提升老人生活便利性,提高老年人自主生活的能力,减轻家人照顾老人的负担。

  集中供养中心让失能特困老人感受家的温暖

  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供养问题是养老服务的突出难点,围绕这一难点问题,灌云县实施集中供养行动。在已经投入使用、位于县城的灌云县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两层小楼内,各种医疗、理疗设备和功能室一应俱全,每间房屋20平方米左右,放置两个床位,并配有卫生间。

  灌云县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负责人介绍,按照“应养尽养、集中供养、就近安置、医养融合”的原则,集中供养中心通过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全方位服务,形成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的新时代养老服务格局。

  据了解,灌云县已建成的两家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已入住56人,全县13个镇街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了363人,凡有意愿入住供养机构的特困人员,全部实现集中供养,由政府实行财政兜底。

  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灌云县还探索创新,从机制建设入手,建立健全特困人员年度核查、自理能力评估、供养协议签定、照料护理评估、定期探视等制度,让他们能够充分享受到政府惠民政策带来的福利,过上幸福生活。为了做好集中供养中心的养老护理工作,灌云县每年还举办相关职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省级养老护理员培训机构——灌云县养老护理员实训基地就开办了四期养老护理培训班,培训养老护理员377名。

  (来源:江苏广电连云港中心站/仲启飞 通讯员/夏兴俭 张海凤 编辑/赵恩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