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盱眙县天泉湖镇陡山村毗邻天泉湖风景区,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近年来,陡山村因村施策、因地制宜,积极推广板栗、碧根果、黄桃等林果产业,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效益化发展。融合“农文旅+”,依托红色党性教育基地,同步建设采摘基地、农家乐、乡村民宿等旅游设施,进一步打响“红绿”融合名片。
“特色林果”实现创富增值
为改变陡山村传统“一稻一麦”农业种植模式,扩大特色林果种植规模,陡山村采取党员、产业大户、乡贤能人抱团发展方式,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将零散土地集中流转到村集体,转包给种田大户,帮助大户们发展特色林果采摘业,建成百草园、舒心草莓等8个特色林果采摘园。近年来,全村黄桃、碧根果种植面积分别从80亩、500亩逐步提高至2800亩、3200亩,解决周边100户村民就业问题,促进户均增收3.5万元。随着特色林果种植越做越大,村集体成立陡山村生态旅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陡山村农产品协会,把“陡山村”作为地理商标注册,坚持“线上+线下”双向发力的销售模式,设立“青春直播间”、农村物流服务点,将周边农户的黄桃、碧根果等20余种农产品都集中起来,统一包装、销售,助力本土山货出村上行。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底的12万余元,跃升至2022年底的172万元,比2016年增长13.3倍。
让“好资源”变成“好资产”
围绕农旅发展目标,陡山村积极鼓励农户尝试开办农家乐,原来的农房、小楼摇身变成餐馆、民宿。随着游客的增加,农家乐标准低、无特色、同质化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传统民宿客栈、农家乐、农庄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如何将游客的“流量”变为“留量”,成为新课题。经过研究,该村决定把目光投向高品质的民宿休闲旅游,并由村党总支负责人牵头,组织本地农家乐老板、创业村民前往浙江长兴、泰州祁巷等地学习乡村旅游经验,拓宽视野。学习归来后,成功帮助17户村民实现农家乐和采摘园特色升级。2020年,借着农房改善的契机,陡山村新建桃李天泉新型社区,将周边农户集中迁入社区,储存原始村落建设用地指标,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吸引乡贤回乡创业,近两年已陆续建设民宿10余家。今年1—8月,村集体收入已达410万元,其中大部分源于村集体储存建设用地对外出租发展民宿项目。曾经经济落后的小村庄,逐渐变成网红打卡的旅游胜地。
打响“红绿”融合名片
如果说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那发挥好红色历史内核是关键。陡山村深入挖掘本地特有红色资源,建设淮南新四军后勤基地旧址,内含遗址复原、廉政园、百将园等,根据历史文献、老人口述收集整理26个生动故事,开发3节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培育4名专业讲解员,每年接待党员群众参观学习超8万人次。借助3000平方米的星空远教广场,开设“星空讲习班”,邀请年轻骨干、百姓名嘴等开展政策宣讲,并利用远教广场播放红色电影、“微”系列视频等内容,丰富村民“夜生活”。围绕农业观光与休闲旅游、红色教育完美融合目标,陡山村集中打造桃李天泉、韩郢田园、前门山居、后勤基地“四朵金花”,连点串线,形成特色乡村旅游线路。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村民提供了更多致富路径,一大批想干事、想创业、想致富的村民在村“两委”的支持帮助下,开办起民宿、农家乐、采摘园。如今,全村范围内有农家乐15家、精品民宿28家,形成黄桃园、草莓园、瓜蒌园等11个产业富民和生态采摘项目,带动村民从事旅游业相关行业1000余人,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工作生活两头顾。
乡村如画满目景,乡村振兴正当时。盱眙县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做强民宿经济,培育农文旅特色产业,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将陡山打造成南京都市圈高品质乡村游的首选地,努力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赶考路上”交出新的“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