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份问卷直面人民满意教育 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人民满意教育评议”活动

2023年11月17日 18:47:26 | 来源:我苏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重要指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殷切期盼,今年8月份以来,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开展“人民满意教育评议”活动,市县人大上下联动、五级代表广泛参与,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淮安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迅速传达落实淮安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关于加快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新要求,积极探索人大监督工作新路径,以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县中振兴”为导向,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培养‘四个自信’孩子,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问卷调查。

  “您认为影响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您发现‘双减’在实施中还存在哪些不足?”“您觉得当前淮安教育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精准面向特定群体,此次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02659份,征求84729名学生家长、14462 名教师、400名校(园)长、2855名人大代表和213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工作者参与问卷调查,参与人数超12万人,涉及具体问题和建议7032条。

  在9月份召开的淮安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全体市人大代表同样收到了这份“培养‘四个自信’孩子,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调查问卷,正式拉开了本次人民满意教育评议的序幕。为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淮安市人大常委会成立工作专班,常委会领导赴全市各县区,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视察,召开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等多轮次座谈会。各县区人大常委会在评议专班指导下,广泛征求当地群众和人大代表意见和建议,倾听家长和一线教师的声音。

  “县中发展与市直和周边差距明显”“ 学前教育受出生率下降影响显现”“双减改革仍然绕不开升学指挥棒”……在评议调研中,一个个教育现实问题被摆上了桌面。淮安市人大常委会认真梳理各界意见和诉求,以300多页的问卷调查为基础,组织撰写了调查报告。在总结人民群众对于孩子“上好学”、老师“教好书”、学生“真减负”、县中“真振兴”的“四个期盼”同时,逐条提出对策建议。

  针对孩子“上好学”,评议提出要坚持党政主导,坚持保障托底,坚持全面育人,专题研究制约教育发展尤其是“县中振兴”突出问题,重点破解体制机制障碍;针对教师“教好书”,评议提出要以发展为导向,建立覆盖市直与县区的校长教师常态化交流制度,配强管理团队,强化师资建设,推动师资均衡,奖励性绩效向教学压力大和业绩突出的一线教师倾斜,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好生态;针对学生“真减负”,评议提出要强化学校的教书育人主阵地作用,深化招生改革,深化办学改革,深化双减改革,在全市所有县区实施统一招生政策,形成维系淮中品牌与推动“县中振兴”的“双赢”格局;针对县中“真振兴”,评议提出要以振兴为目标,将提升学前和义务教育质量作为推动“县中振兴”的基础和根本保障,夯实基础教育,加强教研指导,提振县中动力,支持引进名校资源合作办学,推动县中走高质量发展振兴之路。

  在此基础上,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将扎实推进评议成果的转化运用,着力做好评议“后半篇文章”。将评议中经过充分论证、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转化为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办法、政策制度,将评议意见以及问题清单交政府研究处理,推动政府及相关部门限期报告整改情况,做好评议意见落实。

  淮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史志军对此次“人民满意教育评议”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人大能够紧紧围绕市委工作重心和人民群众期盼开展监督,把当前教育存在的情况、人民群众的期盼,发展薄弱的环节都分析得非常透彻精准,并且提出从教育、教学、教研、教师多向并进、协同发力的建议,为市委决策提供了科学参考,体现了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为。

  “开展评议的根本意义在于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希望通过此次教育评议,能够坚定办好人民教育的初心使命,深入教育推进各项改革,增强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擦亮‘学在淮安’品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范更生表示。

  (来源:江苏广电淮安中心站/朱延庆 通讯员/唐川 王颖 编辑/周芃)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