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是全省“政银合作”苏北唯一试点地区。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泗阳县结合现代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要求,推动政务服务体系和普惠金融体系互补互融,初步建成“县总行示范点—乡镇支行服务专区—村居服务点”的基层“政银合作”便民服务体系,实现企业群众“就近办、家门口办”,进一步擦亮“宿迁速办”服务品牌。
今年年初,省政府将“完成1000个乡镇政银合作‘苏服办’便民服务点布点”列入省民生实事项目,同时,省政务办确定泗阳县作为全省“政银合作”苏北唯一试点地区。目前,泗阳县已在全县39家乡镇(街道)银行支行网点设置87台STM自助设备,全部上线“江苏政务服务”功能模块,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信息核验、社保信息核验等240类业务可在银行自助终端办理。
将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打通乡村振兴发展脉络。以企业群众办事需求为导向,泗阳县依托“苏服办”政务服务总门户、“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宿迁速办”信息系统,发挥农商行基层服务网络优势,通过赋能农商行网点和自助终端办理政务服务事项,人社、医保、农业农村、退役军人事务等事项可在“政银合作”专区办理。小额取款转账、水电费代缴、养老金代缴、公交市民卡代办、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等业务可帮办完成,让群众办事少奔波。
政银合作,风险共担。为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泗阳县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投放力度。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基金规模增加至4000万元,放大担保基金倍数至20倍,富民创业担保贷款业务全面进驻县农商行各网点,简化创业贷款审批流程,方便城乡创业者在“家门口”实现贷款融资需求,成为化解全县创业者融资难的有力抓手。
泗阳县积极推进服务网点标准化建设,借助金融机构基层网点点多面广、靠近群众等优势,聚焦商业区、大型村居、企事业单位较为集中的地区设置“政银合作”服务点,在泗阳农村商业银行打造县级“政银合作”示范点,在农商行支行建设服务专区,在全县237个金融服务站设置服务网点。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网络、有设备、有台账”的基本要求,泗阳县推动证件办理、交通出行、社会保障等17类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进驻银行网点办理。
统一专区名称、统一事项清单、统一标识标牌、统一设备部署、统一功能设置、统一人员调配,服务网点专区建设实现“六统一”。网点导办区、网办区、自助服务区、综窗柜台一应俱全,从咨询查询、受理接件、流转推送到审核发证,服务工作链环环相扣。网点选拔2—5名能力强、业务精、态度优的优秀员工作为服务专区的办事员,重点围绕服务引导、窗口接件和协助帮办,采取跟班学习、案例推演、情景教学等方式开展业务培训,培训人员超过200人次。
泗阳县参与起草全省“苏服办”政银合作服务网点建设规范,对“政银合作”专区、综窗柜台和自助终端明确建设标准,建立首问责任、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责任追究等制度,制定“办不成事”快速响应机制,坚持依法依规提供服务,及时解决群众办事遇到的疑难问题。建立“政银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政务服务管理部门、人民银行、商业银行等明确责任、通力配合,推出“全链通”“创E贷”“警银通”等平台,免费为市场主体提供登记注册帮办代办、银行开户等服务,银行网点可实现企业营业执照申办到银行开户和税务签约全流程0.5天内完成,全面实现“最多跑一次”。
泗阳县将“政银合作”专区建设和运行情况纳入高质量考核体系,作为“放管服”改革评估的重要指标,对“政银合作”工作人员开展全流程考核激励,切实提升业务能力,做到银行网点与大厅窗口“标准一致、服务一致、效率一致”,打造更加便利的“15分钟政务服务圈”。
服务效果怎么样?办事群众来评价。泗阳县依托江苏政务服务“好差评”、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探索实践多元化政务服务机制,实现评价全闭环、受理可追溯、权力受监督、服务不走样。“政银合作”在泗阳试点以来,全县13个乡镇(街道)、237个村(社区)已全部接入“好差评”评价系统,今年年初以来,窗口评价超过650条,满意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