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自今年12月1日起施行。新办法规定,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来误导消费者。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持续关注了南京各家菜场的整改情况,发现不少商户为了应付检查做表面文章,打起了擦边球。这种现象应该如何根治呢?
《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目前正是商家的限期整改阶段,不过记者走访发现,个别菜场进展非常缓慢,目前还未采取行动。在吉庆里农贸市场,生鲜灯仍然在正常使用。除了整改缓慢的菜场外,还有的菜场在整改上做起了表面文章。有的商户使用粉色黄色光源,还有的商户使用一种遥控可调色的光源。
按照市场监管部门的整治要求,11月份为全面检查阶段,各区局组织专项检查,对尚未落实相关要求的单位限期、跟踪整改。市局开展抽查督查,通报存在问题的经营单位,并列为后续重点整治对象。对于这种打擦边球的情况,市场监管部门是何态度呢?
11月13日上午,南京市秦淮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尚书巷菜场进行了突击检查。记者看到,不少商户已经更换了白色光源,但是冰柜中的光源并没有更换,还是红色光源。菜场负责人表示,前期他们已经通知菜场内的肉类商户停止使用生鲜灯,换为白色光源。但冰柜中的灯带,因为更换比较麻烦,目前进展比较缓慢。
执法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对辖区内的所有食用农产品经营户进行了统一宣传,目前绝大部分商户都采取了整改措施。但在实际检查过程中,的确发现部分商户存在打擦边球的情况。生鲜灯整改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容不得任何表面文章。
"像通过开关可以调节灯光的,检查时候是白光,结束之后通过灯光调节成彩色,这是禁止的。还有,虽然在更换过程中把灯泡换成了白色,但是灯罩是彩色透明的,照射出来改变了光的本色,这种也是要求更换的。"南京市秦淮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科副科长孔令东说。
市场监管部门表示,12月开始,他们将强化整治措施,依法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对拒不改正的处以罚款。如果您身边有菜场或者大型商超存在整改不到位的情况,可以及时向我们反映。
(《零距离》记者/何畔 编辑/高若婷)